《用數據庫來管理信息》(說課)
六、教學反思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較強的基礎學科,它能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學生很容易在新鮮感和興趣感過去之后產生枯燥的消極想法。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課以游戲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游戲的過程中形成對比,將字段類型與人或物品的屬性聯系起來,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數據類型,突破了本課的難點。本課在教學過程中還大膽地使用“先學后教”的方法,在學習字段的數據類型時學生通過自學確定字段的數據類型,而后通過實際操作發現問題,再在教師的幫助下解決問題。
評價是教學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本課在布置任務時,先將評價標準展示出來,達到以評促學的目的。在評價表的設計上,不單純強調技能目標,更注重實際問題的解決。如小組成員間討論是否積極、熱烈,數據庫的功能是否完善等,使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不是單純的學習技術,而是要全面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
本課的不足之處在于,由于教學內容比較豐滿而導致在課堂上不能將所有學生的設計方案一一展示和討論,對激勵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做得還不夠。
評委點評:
王老師對于說課有深入的理解,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每一種方法的設計都有充足的依據和說明。教學的引入非常有特色,由學生之間相互的描述到對領取的獎品進行描述(屬性),非常切合教學內容。教學環節的設計獨具匠心,“游戲引入”——“屬性描述”——“記錄屬性”——“選擇軟件”(包含軟件的比較)——“具體講解應用”——“練習評價”,環環緊扣。老師的現場說課表達流暢,肢體語言豐富,“說”的表現比較突出。
對于第一個環節即游戲的引入的處理還可以做得更好一些,比如可以在練習環節依然使用游戲中的人或物,對他(它)們的屬性進行記錄和分析,從而使引入和之后的教學過程前后呼應,不至于感覺是“引入就是為了引入”而和教學本身關系不是十分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