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全冊教案1
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一、聽音樂片段《高山流水》二、讓學生說說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三、翻開教材第4頁。四、思考:為什么這些名人如此熱愛音樂?學生聆聽,并說出故事內容。學生看引言部分。隨著老師接下來的課,思考問題。引趣在音樂中,尋找答案。
新知
探索
一、欣賞《草原放牧》、《第六(悲愴)交響曲》。(一)欣賞《草原放牧》1.簡要介紹《草原小姐妹》故事背景。2.欣賞全曲。3.提問:這首作品基本情緒是怎樣的?(二)欣賞《第六(悲愴)交響曲》1.引用作曲家的一段話:“我肯定地認為它是我所有作品中最好的,特別是‘最真誠的’一部,我從來沒有像愛它那樣愛過我的任何一部作品。”介紹作品背景。2.欣賞全曲3.提問:這首作品基本情緒是怎樣的?4、教師總結二、作品分析(一)分別播放《草原放牧》、《第六(悲愴)交響曲》1.兩首作品的第一、第二主題,分析主題所表達的情緒。2.指導學生演唱樂曲主題。(二)認識音樂要素及音樂語言。(三)結合主題,認識音樂的形式要素在作品中,發揮的作用。三、引導學生思考:兩部作品思想內涵及社會意義提問:你喜歡哪部音樂作品,為什么?教師總結:音樂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所以我們應該熱愛它······學生欣賞作品學生說出故事情節學生思考回答具有民族特色,抒情性與敘事性相結合聽老師介紹背景學生思考回答:緩慢的哀歌學生互相交流,分析音樂主題《草原放牧》第一主題:“小姐妹”天真、活潑、樂觀、富有朝氣,勤勞放牧的生活情景。第二主題:與第一主題形成對比,具有內蒙長調的抒情性。《第六(悲愴)交響曲》第一主題:哀傷的情緒第二主題:明朗、抒情的情緒。學生演唱、感受了解音樂要素的內容:節奏、旋律、和聲、音色、力度、速度、調式、曲式、織體師生共同探討,對比兩首樂曲中形式要素,發揮的不同作用。說出作品名稱,談談喜愛的原因。對理解音樂起輔助作用了解曲目創作的時代、背景,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作品情緒。運用比較法分析作品主題,對比性強,理解更透徹、直觀深入理解作品主題情緒學生探究活動引導學生欣賞音樂的方法以及理解作品的能力
拓展一、將你想像中兩首作品最深刻的內容用散文或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二、你能用其它藝術形式來表現《草原放牧》、《第六(悲愴)交響曲》的音樂主題。三、聆聽管弦樂曲《森吉德瑪》
提問:這首樂曲的音樂情緒是怎樣的?聯想樂曲的音樂形象及意境,并分析形式要素在音樂當中的運用。學生繪畫或寫作學生用戲劇或舞蹈等形式來進行表演。聆聽、感受、體驗樂曲的音樂情緒,想像樂曲的音樂形象及意境,分析其形式要素上的主要特點及其變化。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能力引導學生欣賞樂曲的方法
本課
小結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對音樂的感情、表現和創造,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素質和能力。我用一句話來結束本課:“語言停止的時候就是音樂。”總結本課,為將來的音樂鑒賞打下基礎。七、教學評價設計 本節課以學生主動探究為主,教師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聆聽《草原放牧》、《第六(悲愴)交響曲》的過程中,調動學生的聯想與想像力,分析作品、理解作品,并將音樂的形式要素溶入到作品分析中。初步學習鑒賞的方法,逐步認識音樂的社會功能,用其他藝術形式來表現音樂,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表現力,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