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全冊教案1
第三單元 鼓舞弦動——豐富的民間器樂 第六節 《鼓樂鏗鏘》教學設計一、學習目標(一)聆聽《錦雞出山》、《滾核桃》及《童謠》,感受體驗樂曲的音樂情緒,想象樂曲所表現的生活內容,了解樂曲的表現方法。(二)在感受樂曲的音樂情緒,理解樂曲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掌握“打溜子。(三)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演唱部分《錦雞出山》的節奏譜及《童謠》的旋律譜,注意北京方言的發音特色。二、教學重點、難點(一)教學重點:聆聽《錦雞出山》、《滾核桃》、兩首輕鑼鼓音樂,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理解音樂內容,引導學生參與打擊樂合奏、演唱節奏譜和旋律譜的藝術實踐,從中體驗其樂趣,了解樂曲的表現方法。(二)教學難點:把握演唱的準確性和了解、實踐打樂的演奏方法。三、教學內容安排(一)聆聽,《錦雞出山》、《滾核桃》兩首輕鑼鼓音樂作品為重點內容,引導學生參與打樂演奏的藝術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體驗演奏打擊樂的樂趣。(二)欣賞童謠作為次重內容,簡單學唱,了解其創作手法所表現的音樂內容及感受音樂情緒和充滿童趣,詼諧的旋律色彩。(三)引導學生根據民間口噙子數板,創編打擊樂,并在打擊樂伴奏下進行實踐活動。四、學習資源(一)充分利用好教材和配套的課件資源,多以視頻資料讓學生欣賞,引導學生對作品的熟悉和興趣,為學習演練打擊樂活動增強積極參與的熱情。(二)引導學生集、查閱北京民間打擊樂作品和音樂文化活動的資料。(三)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和學生資源,讓個別學習打樂器的學生獨自或組合表演片段,讓學生們直觀感受其效果,以增強學生學習民間音樂的興趣。(四)引導學生到影劇院聽專業團體演出民族民間音樂作品專場音樂會或逢電視上音樂頻道民間音樂的專題節目,開學生音樂視野,提升學生對中國民間音樂的情感。五、學習方法與指導策略建議(一)要注意完整聆聽音樂,結合作品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為準確理解作品內容,有必要演唱部分節奏譜及旋律譜。如:《錦雞出山》中的幾個小標題的節奏譜片斷;《童謠》的旋律譜。(二)注意引導學生參與藝術實踐活動,為理解音樂內容的情緒,要適當地引導學生了解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以及這些方法所表現出來的音樂效果。可以引導學生參與打擊樂演奏活動,親身感受、體驗更深層次的感受音樂作品的情緒。(三)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在聆聽、參與藝術實踐活動的基礎上,理解音樂作品的內容及社會功能,認識藝術創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四)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創作活動,鼓勵引導學生簡單創編打擊樂作品。六、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新課導入播放視頻:民族器樂曲《翻身的日子》提出問題:你聽出了幾種民族樂器?導入新課《鼓樂鏗鏘》聆聽《翻身的日子》,感受不同民族樂器的音色特點,說出幾種民族樂器通過學生對民族樂器已有知識經驗的掌握,引導學生說出所知道的民族樂器,自然而然地引出課題︽錦雞出 山︾︽滾核桃︾一、播放《錦雞出山》。引導學生初步感受音樂的情緒,初步聽辯曲子中的樂器復聽全曲引導學生體會音樂的節奏特點聽辯各段的節奏特點指導、鼓勵學生敲打各樂段的節奏訓練小結:《打溜子》器樂合奏特點。二、播放《滾核桃》過渡語言:我國浩瀚的民族器樂曲中有很多豐富的民族打擊樂形式,再次欣賞一首山西絳州的民族鼓樂《滾核桃》。學生聆聽《錦雞出山》全曲,初步感受音樂的情緒及出現的樂器學生聽辨“山間春色”節奏特點節奏訓練:︱︱×.︱︱0︱×0︱×0︱×.︱︱……打擊樂器實踐練習觀看多媒體資料了解全曲,進行學習氣氛了解節奏特點實踐、體會節奏特點了解相關知識,拓展視野教學環 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