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全冊教案1
(五)、聆聽并演唱《幸福歌》,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思考這首歌的內容及時代特點,了解民歌的發展與社會變革之間的關系。
四、教學資源建議
(一)、利用教材及配套課件中的文字資源,將相關的民歌知識傳遞給學生。
(二)、利用學生學習過的知識(《放馬山歌》)和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音樂(《小河淌水》),配合配套課件中的音像資源,讓學生在聆聽音樂的同時,通過畫面感受當地的地理環境與風土人情。
(三)、課前布置學生利用圖書及網絡資源,進行知識準備。
(四)、利用地理、歷史及人文等相關科目的資源,進行分析民歌地方風格形成的原因。
五、教學方法與學習指導策略
(一)、相關知識的準備采用課前布置,由學生在課下自主完成的學習方式。
(二)、對同一地域不同風格的音樂特點的感受和理解,體驗“多姿多彩”的民間音樂藝術,思考“是否同一地域只有一種音樂風格”。
(三)、引導學生運用對比法和探究法,將自己在不同渠道查閱的資料互相交流、總結,歸納出生活條件、地域環境、風俗習慣,形成多彩的民歌的主要原因。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導入二、本課內容三、總結學習1、欣賞《小河淌水》(片段)2、回顧初中《放馬山歌》(片段)兩首歌曲風格迥異---板書“一、多姿多彩的云南民歌”一、《彌渡山歌》器樂(欣賞)聲樂(欣賞并學唱)學唱提出問題:同為云南民歌,風格特點的差異和共同點是什么?或者說為什么同一個地區會形成風格如此多樣的民歌?思考:影響民歌的民族風格與地方風格的主要原因?結論:由于歷史、地理、人文的發展變化各不相同,形成了即使是同一地域,也會產生不同風格的音樂。問題:民歌的民族風格及地方風格主要表現在哪些音樂要素上?二、浙江民歌——對鳥欣賞嘗試用吳地方言跟著音頻演唱分析: 調式的變化意義(百姓的智慧)三、湖北民歌《幸福歌》欣賞學習: 看36頁下面的說明文字問題: 看歌詞,指導學生思考歌曲產生的社會背景南方民歌的風格特點是怎樣的?1、播放課件中“民歌的民族風格及地方風格”的文字資料并講解。2、播放課件中“南方民歌特征”的文字資料并講解。欣賞分析風格特點欣賞把握典型節奏起—平—落分析:1、地理:山川、平原、河流……2、云南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等等思考、討論聽講,并與自己的答案對照思考體會風格、特色和調式的變化試唱聽辯在什么地方轉調體會欣賞學習思考回答思考學習并與欣賞過的作品相結合直接提出問題,明確學習任務,明確本節學習目標,帶著問題學習。體會風格掌握主要特點利用已知的知識和可以總結、搜索的相關資料得出結論。學生學會一、利用已知探索未知;二、任何藝術作品的產生都不是孤立的,與相關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1、初步感受歌曲的風格特點。2、進一步探索民歌風格與地理環境的關系。3、探索民歌與方言之間的關系1、探索民歌發展的時代特點。2、探索民歌的發展與社會變革之間的關系。3、進一步體驗和表現南方民歌的風格特征。六、拓展與探究師生合作共同演唱《幸福歌》,進一步體驗歌曲熱烈歡快的情緒。與教師合作演唱歌曲《幸福歌》。七、教學評價建議(一)、能夠演唱《彌渡山歌》、《幸福歌》或其它幾首南方民歌,能與同學進行演唱交流。(二)、能夠嘗試用方言演唱《對鳥》片段。(三)、能夠歸納總結出南方民歌的基本風格特征。(四)、能夠對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民歌進行比較,正確填寫音樂風格比較表。(五)、將南方民歌與西北民歌、中原民歌、少數民族民歌做一些比較,探索各地區、各民族民歌的風格特征,研究形成各種風格特征的原因。習 題:1、通過學習《彌渡山歌》,感受、體驗音樂情緒。分析《彌渡山歌》的旋律特點,探討人們的生活環境對音樂風格會產生怎樣的影響?2、通過本課的學習,思考歌曲內容與時代特點,說說民歌的發展與社會變革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