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作息時間表》教學設計(精選4篇)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作息時間表》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學會建立規范表格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欲,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學重點:
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掌握規范表格建立的方法和文字格式設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表格的設計和文字格式的設置。
教法闡述:
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必須“立足基本操作,滲透基礎知識”,從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處理任務出發,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從而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
為了讓學生掌握本課的內容,我采用了情景導學法與任務驅動法,幫助學生消化本課的內容,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主體作用。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輔之以演示法、比賽法,并借用了藝術課的“三位一體(即欣賞、技能、情感)”教學法,以期達到教學效果的化。
學法指導: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強調的: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在這節課中,我始終引導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與求知欲進行學習與操作,通過自主探索獲取知識與技能。把“自學—嘗試—創新”的思想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現方法、解決問題,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環境:
多媒體電子網絡教室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首先提問同學們:你們什么時候到校呀?為什么你們會按時下課,按時來上信息技術課呢?什么時候你們回家呀?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引出學校運轉是有規律的,同學們按時上下課,按時放學回家。引導同學們找出學校是怎樣有規律的運轉的。
二、任務驅動,自主學習
任務一:創建表格
老師出示學校的作息時間表(電子版和打印版),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仔細觀察,看看我們學校的作息時間表有幾行幾列。老師提問同學回答,一致通過后,由同學們自己來制作12行3列的表格,老師巡視指導。
任務二:在表格中輸入文字
請同學們參照老師給出的學校作息時間表填寫表格。
任務三:設置表格中的文字格式
提問:同學們注意到沒有,老師制作表格中的文字和同學們表格中的文字位置好像不太一樣哦?同學們覺得哪一種更漂亮一些呢?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探究如何使用“單元格”對齊命令。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的提示,讓同學們通過觀察找出不明顯的差異,以此來鍛煉同學們的觀察力并且提高同學們的審美能力。
三、綜合運用,知識拓展
同學們既然會制作作息時間表了。那么同學們能不能制作出你們班的課程表呢?希望同學們課下的時候證明給我看,下節課的時候展示給老師看好不好?
四、作品展示,知識鞏固
找出好的作品展示給同學們看。同一班的同學做出好的作品,對全班同學都是一種激勵,老師就是要以此來激發所有同學的學習熱情,認真的制作表格,向好的同學看起。
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掌握了制作規范表格的方法,但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你們制作的表格相比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展示給同學們的還不太一樣,是哪不一樣呢?這個問題留作課下討論,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自己動手解決一下,看能不能達到老師的水平。
五、設計理念
1、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并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2、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拋出的時候,都創設了許多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3、分層教學的實施。怎樣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作息時間表》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能夠正確計算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歷的時間。
2、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
3、培養學生良好的時間觀念和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
制定作息時間表和由此引發的問題探究。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歷的時間。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同學們想一想,我們每天上午幾時開始上課?每節課多長時間?
二、合作探究。
1、介紹學校的作息時間
從上午早讀課是8:00開始,讀20分鐘,休息5分鐘,一節課40分,課間休息10分,課間操是15分,眼保健操5分鐘。根據這些信息填寫68頁的作息時間表。
2、小組的同學合作制定作息時間表。教師巡視,參與制作過程。
3、學生到展示制作的作息時間表,師生共同修正,并與學校的作息時間對照。對有特色的作息時間表給予表揚鼓勵。
4、提出問題并解答。
(1)第一節課的下課時間是什么時候?你是怎么想的?
(2)從第二節課到第三節課下課,這兩個時刻之間經過了多長時間?
(3)從上午7:40到上午放學,經過了多長時間?
(4)讓學生根據作息時間表,在小組內提出問題并指定同學解答。教師巡視并加以引導。
三、鞏固練習。
1、填一填。
(1)從9:00到11:00,經過_____時。
(2)從10:00到10:00,經過_____分。
2、從3:00到4:30。
(1)經過了_____時____分。
(2)昨天這段時間你正在干什么?
3、6:30起床,25分鐘后,6:55用早餐,過了35分鐘,7:30去上學。
4、實踐活動:說一說今天幾時從家出發上學,幾時到校?算一算路上用了多長時間?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作息時間表》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上冊(計算經過的時間)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經歷制作作息時間表的活動,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和遵守作息時間的好習慣。
2.過程與方法:結合生活情景,體會時刻與經過時間兩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會根據鐘面說出經過的時間。學習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發展時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學學生珍惜時間,從小養成良好的,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
制作作息時間表,并根據表提出問題。
教學難點:
簡單的時間計算。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學校作息時間表,實物投影
學生準備:
學具鐘,紙片
教學方法:
探討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激趣,引入。
1、談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起床、上課、放學、休息都有一定的時間。時間就像生命一樣,我們要愛惜它,科學合理地安排它。
2、投影學校的作息時間表:認識這張表嗎?
這是我們學校的作息時間表。
3、組織觀察:你能從表上看出什么?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集體交流:把你們看到的給全班同學說一說。
我們可以看出來,學生上學時間是8點20,過了8點20就遲到了。
老師引導談話,引入新課:知道作息時間表的用處嗎?
你想自己編一張作息時間表嗎?(板書課題。)
二、制作時間表,探究簡單的時間計算。
1、出示白紙片,安排制作任務
以小組為單位,可制作在學校的作息時間表,也可以制作在家里的作息時間表。請小組成員共同商量,討論,分工合作,并用學具鐘撥一撥。
教師巡視,參與學生的活動。
2、體展示匯報:請每小組選代表把你們制作的作息時間表放在投影儀下,并說說你們組是怎么做的。
3、投影大家選出來的作息時間表,引導學生分析表里的內容:仔細看看這張表,老師有幾個問題想考考你們,如:上午10點同學們在干什么?
第二節課什么時候下課?
第一節課用了多少時間?……
誰設計的最合理?
4、鼓勵提問: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完成書上68頁的說一說。)
三、練習鞏固
1、投影書第69頁練一練第1題
教師讀題,給學生思考和動手尋找答案的時間,再請學生回答。
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
撥鐘,時針走了2圈,就經過了2個小時。
2、投影第2題
請仔細看看兩個鐘面上指針有什么不同?
時針和分針指的地方不同。
這中間經過了多少時間?
1小時30分(90分鐘或1個半小時)
引導學生說一說:昨天這段時間你正在干什么?
3、投影第3題
先組織學生看懂上面三副圖的意思,先估計一下,每幅圖發生在幾點鐘?
再聯系圖意認讀鐘面時間,填寫在書上。
最后借助學具鐘撥一撥,算出中間經過的時間。
要求:學生完全理解題意后獨立完成。
(教師巡視,輔導有困難的孩子)
做完的同學在小組內訂正,相互批改,給能干的小伙伴畫上一顆☆。
四、拓展性學習新課標第一網
1、估一估:你上學時,路上大約用了多少時間?
2、實踐活動:請你在上學的時候,記錄一下你出發的時間和到校的時間,再算算路上經過的時間,在小組內交流,并比較一下自己估計的準不準確。
五、總結。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作息時間表》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計算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歷的時間。
2、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
3、培養學生良好的時間觀念和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制定作息時間表和由此引發的問題探究。
難點:正確計算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歷的時間。
二、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你早晨幾時上學?下午幾時放學?
出示學校作息時間表。
說說表上安排了哪些學習活動內容。
師:下午放學回到家,到晚上睡覺之間的一段時間,你是怎樣安排自己的生活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制定一張這樣的作息時間表。(板書課題)
(二)、 合作探究。
1、學習制定《作息時間表》
(1)、電腦出示圖1(圖上,學生小紅放學后背著書包回到家。)
提問:圖上畫的什么?
小紅幾時放學回到家的?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
什么時間 做什么
下午4:10 回到家
---------------------------------------
提問:你是怎樣根據鐘面看時間的?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先看時針,時針過幾時就是幾時多,多幾看分針從12起走了幾格,就是幾時幾分。
(2)、電腦出示圖2 (圖上,小紅做在客廳中拉二胡。)
提問:回到家后她先做什么?
拉二胡拉到幾時幾分呢?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
什么時間做什么
下午4:10 回到家
4:10-4:40 拉二胡
--------------------------------------------
(3)、電腦出示圖3(圖上,小紅在書房做作業。)
提問:小紅幾時幾分到幾時幾分做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
什么時間 做什么
下午4:10 回到家
4:10-4:40 拉二胡
4:50-5;20 做作業
-----------------------------------------------
2、學生制定《作息時間表》
(1)、 討論制定內容
a 師:小朋友們,你回到家,經常做些什么事呢?
同組內的小朋友互相介紹自己的課余生活。
b 在班內交流。
c 師:請把你的活動內容按照先后順序填寫在表格上。
(2) 學會制定時間
a 師:我們通常下午3時45分放學,你回家需要多少時間呢?
拿出鐘面撥一撥,你回到家是幾時幾分?
然后記錄在表格上的第一欄上。
----------------------------------------
什么時間做什么
下午4:10 回到家
----------------------------------------
b 師:就這樣,邊撥邊記錄。給自己的生活內容安排時間。
(三)、交流制定的作息時間表
(1)組內同學交流討論互相提出意見和建議。
(2)指名學生匯報。
師:其余學生聽聽她這樣安排課余時間合理不合理,從中你得到什么啟發?
(四)、實際運用,熟練方法。
1、介紹學校的作息時間:從上午早讀課是7:40開始,一節課40分,課間休息10分,課間操是20分。
2、小組的同學合作制定作息時間表。教師巡視,參與制作過程,并及時點撥。
3、學生到展示臺上展示制作的作息時間表,師生共同修正,并與學校的作息時間對照。對有特色的作息時間表給予表揚鼓勵。
4、提出問題并解答。
如:1)第一節課的下課時間是什么時候?你是怎么想的?
2)從第二節課到第三節課下課,這兩個時刻之間經過了多長時間?
3)從上午7:40到上午放學,經過了多長時間?
4)讓學生根據作息時間表,在小組內提出問題并指定同學解答。教師巡視并加以引導
(四)、全課總結:
我們給自己的課余生活作了一個安排,平時沒有特殊情況就要執行《作息時間表》。過幾天就要放“五一”長假了,小朋友可以與父母親一起商量制定一張《“五一”作息時間表》。過寒暑假了,可以制定一張《寒暑假作息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