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學設計理論研究的一種范式和兩種取向
將上面的范式稍加修正,就可以得到更能真實反映教學設計理論研究現(xiàn)狀的研究范式(見圖2)。圖2所示的范式并不是新的范式,并沒有改變圖1所示范式的本質特征,僅僅將圖1所示的范式中的“對知識描述”改成“對目標的描述”、“ 對策略的描述”改成“對方法性要素的描述”。
圖2 教學設計理論研究的范式
針對這個教學設計理論研究的范式,有幾點需要強調的是:
1.目標與方法性要素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應該是一種“充分條件”關系,而不是“必要條件”關系。
“存在著激發(fā)和維持學習的充分條件”,這條假設是教學設計理論賴以生存的最核心的假設。如果這條假設不成立,教學設計則只能停留在經(jīng)驗層而無法上升為科學理論。但激發(fā)和維持學習的充分條件具體是什么?這個問題在早期教學設計理論中沒有得到直接的回答。
2.方法性要素之間存在著某種內在的聯(lián)系,而不是相互獨立的關系。
教學設計中所能使用的方法性要素有很多,它們之間也有著某種內在的聯(lián)系(比如層次關系,從屬關系等等)。但方法性要素之間到底存在著哪些聯(lián)系?這些聯(lián)系中,哪些聯(lián)系對于教學設計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些問題在早期教學設計理論中也找不到清晰的答案。
二、 教學設計理論研究的兩種取向
雖然當前絕大多數(shù)教學設計理論的研究都采用了上述的研究范式,但卻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研究取向:基于教學策略要素或教學模式(以下簡稱基于策略/模式)的教學設計和基于學習活動的教學設計。
在仔細區(qū)分這兩種研究取向之前,為了討論方便,有必要為一些含義模糊的概念和術語給出本文的界定:
Ø 教學策略:是對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而采用的教學活動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體等因素的考慮[6]。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媒體等都屬于教學策略要素。
Ø 教學方法:是一種微觀的操作流程,用于完成教學目標下屬的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在形式上相同,都是操作流程。但一個是微觀的描述,一個是宏觀的描述。
Ø 教學媒體:特指信息的意義表征形式,比如文本、聲音、圖形圖像、視頻等等。這里教學媒體不是指教學設備。
Ø 教學模式:是指教學活動進程的穩(wěn)定形式。教學模式是教學活動程序、教學方法及其組織形式經(jīng)過抽象概括的結果。
Ø 教學結構:是教學系統(tǒng)結構的簡稱,指教學系統(tǒng)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師生角色關系標志著整個教學系統(tǒng)結構的特征;教學結構有時也被稱為教學系統(tǒng)的結構模式。
Ø 學習活動:是為了達到特定的學習目標學生完成的學習任務及其所有操作的總和。學習活動包含這樣一些成分:學習活動任務(簡稱學習任務)、活動流程(有時可稱活動模式)、活動成果形式、學生和教師的操作方法、活動的監(jiān)管和評價規(guī)則等[7]。
Ø 學習環(huán)境:是指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的整合,是一種微觀環(huán)境。所謂整合是指學習環(huán)境是針對特定學習活動而建構的,是對學習活動的支持。
Ø 知識傳遞:是指包含知識的信息的呈現(xiàn)順序、媒體形式和組織結構。
基于策略/模式的教學設計研究取向認為,達到學習目標的基本方法性要素主要有:教學方法、教學媒體、教學組織形式等教學策略要素;教學模式是組合了的結構化了的教學策略要素,因此有些研究者認為,達到目標的最基本方法性要素是教學模式,提倡從教學模式出發(fā)對教學進行系統(tǒng)設計。這種取向將教學方法、教學媒體、教學組織形式等方法性要素看作是并列關系。
而基于學習活動的教學設計的研究取向認為,達到學習目標的基本方法性要素主要有:學習活動、學習環(huán)境和知識傳遞。而學習活動是達到學習目標的最核心的方法性要素。學習活動、學習環(huán)境和知識傳遞這些方法性要素形成了明顯的層次和從屬關系。學習活動離不開學習環(huán)境的支持;知識傳遞僅僅是學習環(huán)境中信息資源的設計結果。學習環(huán)境和知識傳遞不單獨發(fā)生作用。
表面上看,兩種研究取向僅僅對達成學習目標的方法性要素有不同的認識,但實際上這兩種研究取向在很多方面的基本觀點和理念也是不同的。下面具體分析一下這兩種研究取向對一些基本理論問題的看法方面的差異:
1. 方法性要素中,哪些要素與學習目標構成了直接的因果聯(lián)系
基于策略/模式的教學設計理論認為,所有的方法性要素都與學習目標構成了直接的因果聯(lián)系,那些方法性要素之間是并列的關系;而基于學習活動的教學設計理論認為,方法性要素中,只有學習活動才與學習目標構成了直接的因果聯(lián)系(見圖3),而其它要素與學習活動構成了層次關系。在學習活動內部,學習任務是核心,活動過程、操作方法(主要是學法)和組織形式都圍繞學習任務而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