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展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設計
說課這一形式目前在許多教學活動中已經作為評課的一項指標,有些地區也因此延伸出“說片”、“說課件”等多種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形式,那么什么是說課,怎樣說課,計算機學科在說課時應注意哪些方面,就這些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說課的基本理論
1、什么是說課
說課就是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授課教師向評委或同行系統地闡述自己的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然后由聽者評論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屬于教師教學研究的范疇,它可以幫助教師認識備課的規律,提高備課的能力 。教師說課要求用簡潔、準確的語言敘述備課中的思維過程,主要使用書面語言,并且主要是在于說理,即要求用教育教學理論指導實踐,說課的實施對象是教師,所以每一具體內容的設計上,不僅要說出做什么,怎么做,而且還要說出為什么這樣做。既要把一個具體的課題進行全面系統的講述,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又有一定的理論性。
2、說課的組成
說課就是要教師口頭表達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即講述自己的教學設計,然后由聽者評說的一種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活動,說課包括四個方面: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設計,有上機操作時應做適當的上機操作。
3、說課的特點
(1)、深刻性:說課時應將具體課題寫成說課講稿,通過語言媒介展示出來,更深地剖析了課題。
(2)、研究性:說課是面向廣大同行,由同行評,因此可以通過“評”取長補短,相互受益,是一個很好的集體教研活動,更注重于集體教研,是提高備課質量,教師業務水平的一條最佳方法。
(3)、演練性:說課是教師備好課,先經同行評研,然后再反饋加工、創新直至滿意才給予學生上課,是在備課與上課之間重要的一環,實則是對象不同的教學活動,是備課的引申與發展,是對備課的檢查補充。
(4)、理論性:說課不僅要求教師說出“怎樣做”,而且更要說出“為什么做”的探究式研究。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深入鉆研大綱和教材,更要學習教育理論和學科教學精神與要求,并熟練地運用這些理論研究和探討說課的內涵和形式。
4、說課的意義
(1)、宏觀提高廣大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說課是一項教研活動,在說課的過程中,必須說出科學依據,要想說好課,必須自覺地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教育理論。因此,可以通過這種形式、機制,使廣大教師深入鉆研教材,教法、學法與教學程序,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2)、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水平,能促進課學教學三個體現,體現教材的重點、難點、特點,體現教材的思路,教課思路和學生學習的思路和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三為原則。
(3)、是最有效的備課和教研形式,可以取長補短,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4)、說課有助于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備課是教師已經對教材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科學的處理,便易忽略教材內容為什么這樣安排,教學時為什么這樣處理,只有通過說課,才能被發現。
通過說課可以鍛煉教師執行貫徹教學大綱、駕馭教材的能力,由于在對教學內容分析上,要說明教學目的的制定依據,重點,難點的分析,知識點之間的理解 ,可以加深教師對大綱理解,同進在有效的時間內,可以展現對教材的駕馭能力。同時將提高教師教學方式的運用和教學手段的設計能力,哪些內容講,哪些內容練,哪能此內容讀,怎能樣突破難點,用什么手段訓練重點,怎能樣引導、啟發、怎樣培養思維品質,都通過說課來完成。
(二)、怎樣說課
說課一般要求教師說出自己對教材的分析處理。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說教材:交待課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單元及整個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與前面知識的聯系及新知識的影響;教學目標認知、操作技能、情感和教學的重點、難點及其理論設計依據。
說教法:為實施和完成教材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及重難點和學生實際采用的教學方法及訓練手段及其依據。
說學法:讓學生如何學,教給什么樣的學習方法。
說教學地點的選取(教室/機房),選用的教學工具。除此之外,應說明教學對象及課型特點(理論課、實踐課、綜合練習課)
說教學過程:
說教學過程部分總的要求是知識正確,線路清晰,相應的操作準確。首先說明教學線路,對每個環節要講明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同時強調設計意圖。對軟件演示和作品點撥等使用軟件的場合一定要配以相應的軟件操作。要充分考慮各環節的過渡語、小結語及導入環節的設計,在導入環節的設計上要自然、巧妙,立足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重點要講透、難點要突破,要注有檢驗環節的設計。
以上我們從信息技術的教學設計、教案設計、說課設計三個方面談了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特點與要求,這些是教師上好信息技術課的關鍵與基本,是教師必須掌握的教學基本功。
四、教師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除掌握上述教學基本功外,作為教師應注重目前信息技術學科的幾個突出問題。
1、新教材主要是以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編寫的,任務驅動是一種符合信息技術教育層次性和實用性特點的教學方法,它為我們提供一條由淺入深、逐步深入、逐步求精的教學思路,同時從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的角度,符合探究式教學的開展,適用于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關于任務驅動教學,教師應做到“有題—有線-有程—有果”,所謂有題是指課堂教學應提出主題,如課程整合、美麗的家鄉、保護環境、愛好和平等主題;所謂有線是指教學線路,這就要求教師要注重教材的挖掘和延伸,把握知識點和技能點,注重創設情景,在情景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應用意識和參與意識,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程是指注重學生的分析、思考、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果是指學生不僅能夠主動完成教學任務、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成就感,從而使學生在分析、思考、應用創新解決學習、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