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的教學設計[精]
●創作情境的創設。
利用多媒體網絡計算機創作工具平臺,為學生創設一個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創作自己的作品或親自動手模擬實驗操作的情境。例如,為學生提供ie瀏覽器、word等軟件和工具,創設網上作文創作環境;提供“幾何畫板”的創作工具平臺,學生可以自己動手設計創作諸如“三角形函數圖像性質”等應用小程序。
(3)情境創設應注意的問題。
▲情境創設要盡可能真實。
“真實”應包括真實性和科學性。只有真實才更富有感染力,才能更貼近學生的生活體驗,有利于學生對學習主題的認知和意義的建構。
▲情境創設要有多樣性。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社會環境而建構的,每個人的經驗存在差異,因而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解釋和建構也是多樣的。因此,對多媒體課件的設計應該圍繞學習主題,力圖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提供多變與多樣化的情境創設,由學生自己去選擇符合自己經驗的情境進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完成意義的建構。應運用多媒體網絡的優勢,設置多種學習的起點和多條學習的路徑,能讓學生隨機進入,靈活跳轉,以滿足學生個別化學習與不同認知的需要。
▲情境創設要有吸引力。
情境創設要善于創新,富有變化,富有美感和吸引力。既要讓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一定的聯系,又要有新的信息、新的問題。尤其是對問題情境的創設更要有吸引力,要讓學生帶著有吸引力的問題去學習,把注意力吸引到重要的信息上,還應提供在線幫助系統,以便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隨時提供咨詢與幫助。
▲情境創設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
情境的創設是為了幫助學習者理解、內化學習內容。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需要不同的表現手段與表現方式,要求不同的學習方法。同時,不同的情境類型在不同類型的內容的學習中所起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如提供豐富學習資源的學習情境的創設,宜適用于結構嚴謹的學科內容;提供學習場景的情境創設,宜用于教學結構不嚴謹的學科。從教學內容的類型上分,提供學習資源的學習情境的創設宜用于知識的學習,尤其是概念、規律等邏輯性較強的內容的學習。而真實情境則宜用于態度情感和技能的學習,此外,還常用于啟發學生思維、渲染環境氣氛等。
▲情境創設不能忽視教師的主持者作用。
教師要幫助、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進行意義建構;對于抽象的知識體系,運用多媒體網絡系統很難具體化、形象化,還需要教師的講解;學生在網絡環境中自由的“遨游”,更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
五、案例:教學設計討論。
(一)現代教學設計的基本模式(參考格式):
1、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設計觀:
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設計有一個演變過程,希夫曼教授(美國,1986)指出,人們對教學設計的領域有五種見解:
ω媒體觀
ω初期系統觀
ω狹義系統觀
ω標準系統觀
ω教學系統設計觀
這些觀點反映了教學設計從簡單到復雜、從片面到完整、從有序到整合的發展:
ю媒體觀、初期系統觀認為教學設計工作僅僅是媒體制作。
ю狹義系統觀認為教學設計是一個較簡單的過程,即:確定課程(教學、學習)目標;分析教學內容;選擇媒體和制作媒體。
ю標準系統觀認為教學設計的過程是:首先進行需求分析;在此基礎上設計與開發教學,包括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策略設計、媒體制作等;然后,對設計與開發成果進行形成性評價,根據試用效果進行必要的修改;最后,對教學設計成果的實際使用情況作出總結性評價。
ю教學系統設計觀認為:①系統分析至關重要;②只有得到采用和推廣的教學設計才是完美的;③教學設計者需要協調、配合各方人員。
2、現代教學設計的基本組成內容:
基于新課標理念及基于信息技術的現代教學設計,在文本形式上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一、教材分析;
●二、學情分析;
●三、教學目標;
●四、教學重點、難點;
●五、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六、教學媒體設計;
●七、教學過程。
(二)案例:
[信息技術與初中地理課程整合教學案例]
課題:《人口問題》
教學設計:俞 敏
所屬學科或領域:地理
適于學段/年級:初中一年級(七年級)
一、教材分析:
《人口問題》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一節《人口和人種》。
本節教材包括世界人口的增長、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問題和不同的人種等知識。本節內容計劃用三課時。本節課是第二課時。這節課的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教材對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沒有用大量的文字說明,而是設計了四幅直觀性很強的圖片和相應的活動題,讓學生通過活動和生活中的感受來體會和理解當今的人口問題,新教材的這種設計為改變學生的地理學習方式提供了可能。
二、教學目標:
1、 能舉例說明人口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
2、 培養分析和概括地理信息的能力。
3、 分析、認識人口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人口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