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人教九上)
[板書] 只講種類,不講個數;
[補充] 既然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質的組成時,只能說該物質由幾種元素組成,而不能說該物質由幾個元素組成。請看下列練習。
[投影] 展示下列練習。
下列說法有沒有錯誤?把錯誤的說法加以改正。
①水是由1個氧元素和2個氫元素組成的。
②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2個元素。
[學生回答]
①錯誤。改正:水是由氧元素和氫元素兩種元素組成的。
②錯誤。改正:二氧化硫由硫和氧兩種元素組成。
[提問]地球上的物質有千千萬萬種,是不是元素也有千千萬萬種呢?
[回答]應該不是。
[介紹] 物質的種類很多,但是組成這些物質的元素并不多。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種,這一百多種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差別很大。
[投影] 放映教材圖4-4的放大圖
[分析該圖并由學生說出從該圖中得到的信息]
[可能有的回答]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其次是鐵。
3.氫、碳、氮等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相對較少。
[小結]通過分析可見,各種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板書]3.各種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過渡]那么,生物細胞中的元素分布情況又怎樣呢?
[學生閱讀p72資料]
[活動與探究]請學生拿出準備的食品、藥品的說明,查找其組成元素。
[學生活動]……
[回答] 1.阿莫西林的組成元素為碳、氫、氮、氧、硫。
2.羅紅霉素的組成元素為碳、氫、氮、氧。
[小結] 很多的資料表明,形形色色、千差萬別的物質,均由有限的一百多種元素經過不同的方式組合而成。可見,正是這100余種元素組成了我們周圍絢麗多彩的世界。
[過渡] 請大家結合前面有關分子的知識與本節課有關元素的知識,共同來看下面的討論。
[投影] 展示“討論”。
[討論] 下述化學反應中;
水 氫氣+氧氣
(h2o) (h2) (o2)
硫+氧氣 二氧化硫
(s) (o2) (so2)
反應物跟生成物相比較,分子是否發生了變化?元素是否發生了變化?
[學生分組討論后,由學生代表陳述討論結果,有不同意見者補充說明]
[回答] 上述兩個反應,反應物跟生成物相比較,分子都發生了變化,元素沒有發生變化。
[講解] 第一個反應中,反應物是水,由水分子構成;生成物是氫氣和氧氣,由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構成。第二個反應中,反應物是硫和氧氣,分別由硫原子和氧氣分子構成;生成物是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構成。
在第一個反應中,水中的氧和氧氣中的氧都屬于氧元素,水中的氫和氫氣中的氫同屬于氫元素。第二個反應中,氧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硫中的氧同屬于氧元素,硫和二氧化硫中的硫同屬于硫元素。
[小結] 可見,在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發生了變化,而元素并沒有發生變化。
[提問]前面我們學過物質的構成可用原子表示,現在又知道元素可以表示物質的組成。
用原子表示物質的構成和用元素表示物質的組成有什么區別呢?
[板書] 4.原子和元素的區別:
[學生思考]
[講解] 原子表示的是物質的微觀結構,而元素表示的是物質的宏觀組成。用原子時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