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說課稿
一、說教材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九年級(上冊)》第22章第1節的內容,共兩課時。本節是第一課時,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導入課,主要內容是介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它為進一步學習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及應用起到了鋪墊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學數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在初中數學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一元二次方程的學習,可以對已學過的實數、一元一次方程、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等知識加以鞏固,同時又是今后學習二次函數等知識的基礎。此外,學習一元二次方程對其它學科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的地位、作用及其內容,結合學生實際和學生認知發展水平,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導過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使學生熟練地應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能力目標]經歷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數學模型,增強學生分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應用數學的意識;通過概念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類比、歸納能力。
[情感目標]在探索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成功喜悅,增強自信心。
3、教學重點與難點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重點: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
難點: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正確識別一般式中的“項”及“系數”
二、說教法與學法
1、學情分析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了解和學習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掌握了一些根據實際問題列方程的能力,再者,九年級學生的數學思維已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具有一定分析推理能力,同時,在討論、探索、交流學習等方面有較為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因此,除利用與生活實際有關的問題導出新知識外,應更多地應用探討、合作交流等方法讓學生去求得新知識,加深和擴展學生對數學的理解。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情分析,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我采用以下教法與學法:
2、教法
本節課主要采用引探式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教師著眼于“引”盡力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引導他們解決問題并掌握解決問題的規律和方法,學生著眼于“探”通過探索活動發現規律,解決問題,發展探索能力和創造能力。
3、學法
本課將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認知過程,通過觀察、比較、思考、探索、交流應用等活動,靈活的應用舊知識去研究新問題,在潛移默化中領會學習方法。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最后到“樂學”。
4、教學手段
采用電腦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讓學生進行集體交流,及時反饋相關信息。
三、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七個環節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5分鐘)
情境1:(由多媒體出示圖片、提出數學問題)
小區在每兩幢樓之間,開辟面積為900平方米的一塊長方形綠地,并且長比寬多10米,則綠地的長和寬各為多少?
情境2(由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講故事提出問題)
從前有一天,一個醉漢拿著竹竿進屋,橫拿豎拿都拿不進去,橫著比門框寬4尺,豎著比門框高2尺,怎么辦?他的兒子告訴他沿著門的兩個對角斜著拿竿,這個醉漢一試,不多不少剛好進去了,你知道竹竿有多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