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詞五首
這首詞作于作者閑居江西上饒帶湖之時。從題目上看,是寄給好友陳亮,抒發抗金壯志的。1188年,陳亮到帶湖訪辛棄疾,一對志同道合的戰友促膝交談,共同商討戰勝敵人的方略大計。準備殺敵機會的到來。南渡近三十年,他夢寐以求的是渴望能指揮百萬雄師,馳騁沙場,建功立業。然而他的美好夙愿,直到兩鬢斑白,也沒能實現,這首詞表達了作者這種復雜的感情。
二、朗讀。體會豪壯中蘊涵的深沉與悲涼。
三、詞的大意
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燈光觀看寶劍,早晨醒來聽到眾多軍營里傳來的號角聲,想起在軍營里與部下分食牛肉,聽樂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戰場上檢閱軍隊,準備戰斗。戰場上騎著飛快的的盧馬,猛力拉響霹靂做響的雕弓。他要為朝廷完成統一大業,贏得生前的功勛,身后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經年近半百,還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嗎?
四、探究詩意,體味詩情,感受豪放詞風。
1.這首詞中,作者用大部分筆墨追憶當年火熱的軍營生活,請結合詩句,合理展開想象,描述一下當年的生活場面。
軍營生活情景的描述宜選擇看劍、聞角、分炙、奏樂、點兵等場面,烘托出豪邁熱烈的氣氛,展現出一位豪氣滿懷,臨敵出征的將軍形象。
2.在這首詞中,哪兩句集中吐露了作者的心聲?表達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與曹 操“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相比,有何異同?
詞中集中吐露了作者心聲的詩句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前一句抒寫詞人一生中的事業和抱負,后一句抒發無盡的感嘆。表達了渴望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和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悲憤之情。 與曹操“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相比,同寫久經軍旅的老者,英雄之心尚在,不同的是,辛棄疾哀傷較重。
3.作者有意作“壯詞”,“壯”正是這首詞的風格特色,請體味這首詞的“壯”是怎樣體現的。(提示:可從題材、思想感情、語言風格等角度進行分析。)
這首詞是一首“壯詞”。
(1)“壯”在場面,“壯”在軍營生活活的雄豪、壯美:分食牛肉,奏悲涼蒼勁之曲,秋點兵的壯大場景。
(2)“壯”在人物超常的本領:騎飛快奔馳的“的盧”馬,拉滿霹靂作響的雕弓,風馳電掣。勇猛雄健。
(3)“壯”在志向:率師北伐,統一南北,為國立功,成就英名。
(4)“壯”在心跡的表露:“可憐白發生”,不是一味的嗟嘆,而是對現實的抗議,充滿了壯志難遂的抑郁、憤慨。 ;
(5)“壯”在語言:文辭壯麗而不“纖巧”,灑脫而不拘謹。
五、學生自由質疑問難,師生互動,答疑解惑。 :
1.詞題“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說明這首問中寫的是陳亮,因此有人認為這首詞是辛棄疾鼓勵新中狀元陳亮的賀問,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仔細體味這首詞。豪壯中蘊涵著深沉與蒼涼,題作壯詞,但壯中含悲,是一支失意英雄的慷慨悲歌。這首詞寫辛棄疾與陳亮鵝湖之會略后。辛、陳鵝湖之會是淳熙十五年(1188)的事,上距“隆興和議”已二十四年,朝廷上下文恬武嬉,抗戰氣氛十分暗淡,辛、陳對此極為不滿。鵝湖相聚,他們慷慨激昂,評論世事,既表現了積極濟世的雄心壯志,又表達了對現狀的不滿、憤慨之情。此時作者雖被迫閑居,但壯心不已。記掛恢復之事。“為……賦”只說明此詞是寫給誰的,并不說明詞中寫的一定是淮。之所以認作是賀詞,恐怕是因為只看到詞壯的一面,而沒有體味出悲涼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