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詞五首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1954年
第一節(jié),寫過客匆匆,像蓮花—樣純潔柔美的江南女子等待著愛人歸來;
第二節(jié),連用寂寞的小城、向晚的青石街道和小小的緊掩的窗扉三個比喻,細致地表現(xiàn)思婦盼望“歸人”的孤寂心境;
第三節(jié)點明詩題,“達達的馬蹄聲”點燃了思婦重逢的希望,因而“美麗”,但這馬蹄聲僅僅是從前面路過,不為她的期盼而停駐,因此是個”錯誤”。
學生比較《望江南》與《錯誤》。
明確:兩首詩都寫了思婦之苦,愁思之濃。《望江南》正面直寫,《錯誤》借我的誠摯表白寫思婦的相思之痛。
八、學生嘗試背誦《望江南》。
九、作業(yè)
1.背誦這首詞
2.改寫成散文小詩
武 陵 春
一、 朗讀這首詞。
舴艋 zéměng 蚱蜢zhàměng
二、文學常識:
1.婉約派:我國古代詞人,大致可分為“婉約詞派”“豪放詞派”兩大派。因明人張娫
(yán)有“少游多婉約,子瞻多豪放”之說而得名。婉約派以秦觀、李清照為代表,繼承南唐詞的風韻,發(fā)揚柳永詞鋪敘、描寫的特色,又吸取東坡詞個性鮮明的長處,融為一體,形成“詞人之詞”之正宗。在內(nèi)容上堅持“詞莊詞媚”的主張,多以艷情為題材;在形式上則以蘊藉雅正見長,嚴守音律,講究含蓄,語言精麗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風格委婉、綺麗。此派對詞壇影響很大,在詞的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李清照
李清照(1084~約1151),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屬山東)人,宋代著名女詞人。婉約詞派的代表作家。她出生在一個文學氣氛濃厚的家庭里。從小便有詩名,后嫁給趙明誠.夫婦共同校勘古書,唱和詩詞,生活優(yōu)裕和諧。靖康之難起,她和丈夫避兵江南,趙明誠中途病死,她流落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境遇孤苦,卒年不詳。
她的詞以南渡為界分前后兩個時期,前期詞以歌頌誠摯的愛情為主要內(nèi)容。如《醉花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極委婉含蓄地表達了閨中的寂寞和離情,還有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等詞,描寫自然景物,輕快活潑,富有生趣。后期詞主要表達她個人的不幸遭遇,寫得深沉哀痛。《永遇樂》(落日镕金)流露了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關(guān)切。《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表達了對故鄉(xiāng)故國的思念之情。這些作品反映了南渡時期背鄉(xiāng)離井者的共同感受,有一定現(xiàn)實意義。
李清照的詩歌留存很少,但從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夏日絕句》)等詩句中,可以看出這位女作家的愛國思想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得更加鮮明激烈,對于南宋朝廷茍安半壁的可恥行徑,詩人是十分憤慨的。
她的《金石錄后序》是一篇出色的自傳體散文,為我們了解和進一步研究作者的生平事跡,提供了可靠的資料。
她還另有《詞論》一篇,對北宋詞家多有批評、強凋音律,崇尚典雅,嚴格區(qū)分詩詞界限,反對以詩為詞,指出“詞別是一家”的獨特見解。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輯有《漱玉詞》,今人輯有《李清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