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美(蘇教版九年級必修教案設計)
2.有關《人生論》
《人生論》是弗蘭西斯•培根留給后人的一部杰作,也是英國散文的代表作。這部集子先后兩次出版,共收入58篇短文。探討了包括哲學、倫理學、做官秘訣、處世之道、治家準則、對藝術和對大自然欣賞等方面的問題,充分顯示了英國人特有的睿智、敦厚和嚴謹而富有想象力的審美情趣。全書見解獨到,文筆洗練,是英國隨筆文體的開山之作。
3. 寫作特點與寫作借鑒
(1)技法應用:本文是一篇雜感。雜感不受論述形式束縛,比較自由,文章的論說是斷想式的,有很大跳躍性,但是始終圍繞“美”展開論說。
(2)語言欣賞:語言準確、精煉、雋永、形象。
(3)文章注意數(shù)量和程度等方面的準確表達。如“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不都有”三字既精當,又符合實際。在表達上,文章有豐富的想象力,善用比喻。如述及要珍視才德時,說“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論及美貌難以保持時,說“美猶如盛夏的水果”,這樣的比喻,令人過目不忘,有些已經(jīng)成為警句格言。
(4)寫作借鑒:運用比喻說理。
運用比喻說理就是用一種或幾種具體事物作比喻,說明及論證一些抽象、深奧的論點,使人易于認同作者的觀點。如本文將“美德”比作“寶石”,把“容貌美”比作“盛夏的水果”,這些比喻形象生動,讓人易于理解。
【教學目標】
1.掌握下列生字的讀音和寫法:賅、焚、兀、晷。同時學習本文結合實例逐一剖析的寫法。
2.理解作者引用的典故和語句的意義及在文中的作用。
3.明白成功的決定因素是人的自身努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逐一剖析的寫法。
2.難點:語言親切自然的特點。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成功是我們每一個人所渴望的,然而通往成功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需要我們不懈努力,創(chuàng)造機遇。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一下季羨林先生的諄諄教誨吧。
二、作者簡介
季羨林 1911生,山東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4年畢業(yè),在山東省立濟南高中任國文教師。1935年秋進入德國格延根大學學習贊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印度古代語言。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并應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東語系教授(直至現(xiàn)在)、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開始兼任北京大學副校長,至1984年離職。195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83年被選為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常務委員會委員。現(xiàn)為中國外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比較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他曾長期致力于梵文文學的研究和翻譯,翻譯了印度著名大史詩《羅摩衍那》。此外他還創(chuàng)作許多散文作品,已結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潤集》以及《季羨林散文集》等。
三、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時注意以下要求:
(1)將自己不認識的字借助工具書加上拼音。
(2)作者是怎樣談成功的?請找出作者的觀點。
讀完教師強調(diào)賅(ɡā¡)、焚(fén)、兀(wù)、晷(guǐ)等字的讀音和寫法。同時讓同學們明確作者的觀點:成功=天資+勤奮+機遇的觀點。
2.把握觀點,小組討論,列出段落層次提綱,理清作者論證的思路,討論并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