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美(蘇教版九年級必修教案設計)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寫為了成功吃盡苦頭,仍百折不撓。艱苦奮斗。“伊”指的是自己的預期目標。為了成功吃再多的苦也不后悔。這是第二境。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寫的是尋尋覓覓,經過千辛萬苦,成功卻悄然而至,令人欣喜無比。這是第三境。
作者引用王國維的“境界說”,來說明勤奮是成功之道。
(設計此環節旨在讓學生明確:作者基本贊成“預期----勤奮----成功”的“成功之道”,但是,對此也有保留,認為自己公式中的“天資”與“機遇”也是重要的,考慮到角度不同,不再展開論述,而是抓住了“三種境界”中最重要的一條“衣帶漸寬終不悔”提醒人們:必須以勤奮的精神去做學問或是干事業。最后再次強化文章的中心論點。)
5.摘抄本文引用的古代學者治學的名言,課外再收集一些,制成讀書卡片。
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五、寫法舉要
(請同學們互助合作,歸納本文的寫作特色。)
1.結合實例逐一剖析。作者先談“天資”問題,接著肯定勤奮的作用,然后說“機遇”。這樣層層深入,旁征博引。
2.以個人經歷說道理,小題大做,要言不煩。
3.以談話的方式論述問題,舉重若輕,卻并不隨便。
六、小結
本文闡述了成功與天資、勤奮、機遇的關系,指出勤奮是成功的決定因素。本文說理充分,邏輯緊密,語言準確,值得我們欣賞借鑒。
七、布置作業
1.課后練習一、二。
2.對名言的理解具有多樣性,我們可以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1)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王國維的理解:高瞻遠矚,選定目標。
季羨林的理解:預期
我的理解: 。
(2)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王國維的理解:百折不撓,艱苦奮斗。
季羨林的理解:勤奮。
我的理解: 。
(3)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王國維的理解:豁然開朗,妙手偶得。
季羨林的理解:成功
我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