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美(蘇教版九年級必修教案設計)
全文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1-4):提出成功=天資+勤奮+機遇的觀點。
第1層(1):借助字典,詮釋“成功”,引出論題。
第2層(2-4):用公式提出自己的見解。成功=天資+勤奮+機遇。
第二部分(5-10):作者承認“天資”、“機遇”的作用,但更強調“勤奮”是決定因素。
第1層(5-8):具體分析公式中的“天資”、“機遇”、“勤奮”三個因素。
第2層(9-10):強調勤奮是最根本的條件,希望人們能以勤奮的精神治學、工作,走向成功。
本文層次清晰、表達周密,段與段、句與句之間都注意前后照應。所以學生們在列段落層次提綱時,也就理清了作者論證的思路。
-
四、細研課文
1.提問:課文的開頭有什么特點?(同學們獨立思考)
歸納:作者從《現代漢語詞典》中對“成功”的解釋說起,談到成功之道,推出簡潔明了的公式,開門見山亮出觀點。用設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思考,不拖沓,不啰唆。作為一代大學者,這樣的開頭使人覺得誠懇與平實。
2.提問:作為學者,作者學識淵博善于旁征博引,找一找作者舉了哪些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同學們以小組討論的形式作出解答。)
討論并歸納:用“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說明“天資”是客觀存在的,誰也否定不掉。用“學術界藝術界自命天才的人”說明自己的天資要實事求是一點好。引用“囊螢、映雪、懸梁、刺股及韓愈”的故事說明勤奮一向為古人所贊揚。用自己親身經歷說明機遇有時很重要。用韓愈的名言: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還是說明勤奮的重要性。最后引用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對成功必經的三種境界的闡釋,指出其疏漏,再次強調了中心論點。這些事例,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通過教師提問引領學生們注意:要想證明自己的觀點,就應該選取大量可以支撐自己觀點的材料來說理。)
3.提問:作者認為“天資是由天來決定,機遇是不期而來,我們無能為力”。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說說你的理由。(獨立思考,也可和同桌商量。)
歸納:“無能為力”指的是無法改變,無法強求。天資由遺傳因素決定,如果不勤奮,天資再高也無用;天資低,就更要勤奮,因為勤能補拙。機遇是別人的,是不期而來的,但是機遇總是青睞那些有準備的人。機遇對人成功的影響,其實是在偶然中蘊含著必然。作者說這兩者的“無能為力”其實是為了突出“勤奮”的重要性,它對我們的成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雖然天資是由天來決定,但我們可以利用勤奮來彌補。完全可以尋找和創造機遇,怎么能說是無能為力呢?
(新課標要求學生在閱讀后有自己的閱讀體驗和自己的評價。這一步的設計就是引導學生樹立自己的觀點,說出自己的評價。)
4.反復誦讀王國維的“境界說”,領會其中的深意,用自己的話清楚連貫地闡述它在文中的作用。(同學們可以查閱工具書,然后小組討論作答。)
討論并歸納: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句詩在這里的意思是寫一個人要想成功,首先應高瞻遠矚,選定目標。這是第一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