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現代詩歌二首
詩人從不為常人注意的平凡事物中發現美。如“老水車”“礦燈”“路基”“駁船”,這些精心選擇、新穎獨創的意象,幾乎難以在此前贊頌祖國的詩中找出。全詩共有四個意象群,通過它們的遞進組合不僅表達了祖國從苦難到新生的發展歷程,而且表達了有著從迷惘到深思到沸騰的特殊情感歷程的青年一代的共同心聲。
四、熱愛祖國是個古老的話題,從《詩經》發端,《楚辭》登程,在中國歷史上涌現出了眾多的愛國詩人,他們在詩中抒發的愛國之情總是和憂慮國家的命運相聯系的。就這一點來說,舒婷此詩是與傳統一脈相承的。但是本詩前后詩意跳躍,大悲大喜,情緒幾乎是相反的。請結合寫作背景,談談你對詩中用這種方式表達感情的理解。
全詩共四節。第一節,詩人以深沉悲痛的心情、委婉曲折的筆觸,回溯了祖國數百年來貧困、落后的歷史。詩人用“破舊的老水車”“熏黑的礦燈”等密集的意象,概括出祖國長期處于貧窮和落后的狀態。第二節,寫出了人民的痛苦和希望。祖國和人民沒有因“貧困”而喪失希望,只是長期以來希望太渺茫,像“飛天”袖間的花朵,美麗誘人,未落地面。第三節,連用一組意象,描繪出處于歷史轉折時期的祖國形象。新生的祖國已站在“雪白的起跑線上”。第四節,再次強調“我”與祖國唇齒相依、不可分割的關系。“迷惘”“沉思”過的詩人沸騰了,她以發自肺腑的語言傾吐了獻身祖國的熱望。
有關資料
1.并未被埋葬的詩人
(1)簡短的回顧
從某種意義上講,食指(郭路生)并不是一個被埋葬了的詩人,但他卻真的被埋沒了許多年。
在那個時代,那個紅衛兵運動剛剛退潮后的時代,面對一代青年政治熱情的高漲與失落,作為歌者,他曾使無數人為之傾倒。他是那個時代的歌手與象征。作為詩人,新詩潮詩歌的第一人,他的確被埋沒了許多年。但這不是屬于某個人的悲劇,正如許多人那樣,生命之光斂于珠寶的體內,它的光芒并沒有消失。在生活之路上,每一個與之相遇的人,都會受到他光芒的照熠。
食指生于新中國誕生的前夜。1948年,母親在行軍的路上分娩,故取名郭路生。他自幼聰慧好學,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他從小就養成了善良、質樸、刻苦讀書的好品德。食指青少年時期一直生活于北京。15歲開始詩歌創作。五六十年代的生活與教育,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跡,他的身上至今仍保留著那個時代的影子。1966年“文化大革命”興起,食指正就讀于北京五十六中高中部。這場“觸及每個人靈魂的大革命”使詩人的心靈開始了真正的覺醒。他站在時代的背景上,唱出了同代人心靈的挽歌《海洋三部曲》與《魚兒三部曲》。他以哲人的睿智寫出了那個時期最重要的詩歌作品——詩歌式的預言《相信未來》。《煙》《酒》《給朋友》《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等詩篇為一代青年上山下鄉這一無法選擇的必然命運,記錄下了最為真摯的情感。當然還有《寒風》《靈魂》《憤怒》《命運》等等折射出時代精神的詩篇。
1966—1969年,食指由山西插隊轉回山東老家務農,而后又到部隊參軍。這是他最為痛苦的一段心靈歷程。理念與現實的尖銳沖突使他一直處于精神崩潰的邊緣。1972年,在部隊當兵時,因強烈的精神刺激而導致精神分裂。自此,食指陷入了長期的病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