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現代詩歌二首
我的憤怒不再是淚雨滂沱,
也不是壓抑不住的滿腔怒火,
……
但是在我未完全成熟的心中,
憤怒已化為一片可怕的沉默。
——《憤怒》
我的理想是輾轉飄零的枯葉,
我的未來是抽不出鋒芒的青梨;
如果命運真是這樣的話,
我愿為野生的荊棘高歌。
——《命運》
在沉重的心靈重壓下,詩人最終瘋了。在他心中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恩恩怨怨,而是整個民族與國家的命運。與當代的一些青年詩人們相比,這似乎過于古典,但食指身上所體現的那種時代精神是純粹的,透明而晶瑩。也正因為如此,他的抒情詩歌才為一代人所崇尚。即使今天讀來,它們依然會喚起人們心底的激情。真正的藝術作品是沒有時間性的。一個好的詩人,為他所生活的時代寫作,同時,他所表達的一切也屬于人類共同的情感。古往今來,千秋萬代,我相信人的情感深處一定是共通的。
(4)人生舞臺上的歌唱
縱觀食指的創作歷程,深切地感到他是以生命、以血在抒發著人生的體驗。他是人生舞臺上的一名偉大的歌手,雖經歷了精神的崩潰與理想的幻滅,“但終于我詩行方陣的大軍跨越了精神死亡的峽谷”。當今天,詩人的生命走到了草木知秋的年歲,生命之火依舊在不熄地燃燒著,它依然“……一點一滴地品味著/稍有些苦味的人生”。從驚濤駭浪中的歌者到生命本能的吟唱,食指已走過了三十年的創作歷程。
在今天,食指的詩歌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歷史,讀他的作品,許多人都有一種滄桑之感。是的,食指的作品處處回響著那個時代的聲音,他曾是一代人的代言人。正因如此,在現代詩歌史上,他的歷史地位是不容忽視的。在那個沒有詩歌的年代,他寫出了影響一代詩人的詩歌作品。稱食指為新詩潮詩歌第一人是恰如其分的。
食指的寫作歷程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1966—1969年是他輝煌的青年創作期。這一時期,他寫出了劃時代的作品,填補了詩歌的空白,完成了開啟一個詩歌新時期的重要使命。這之后他也在不斷地寫作,但在作品中缺少新的發現,加之疾病的折磨,詩人掙扎在痛苦的生存中,這之后一段近十年的停滯期,1978年“文革”結束后,詩人又寫了《瘋狗》《熱愛生命》等名篇。從此,詩人每年都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寫出一兩首很有價值的詩歌作品。經歷了精神死亡后的復蘇,食指的作品變得澄澈而凝聚了,他的詩歌作品也走過了不惑之年,《向青春告別》《人生舞臺》《歸宿》《詩人的桂冠》等等詩篇依舊是當代詩歌中不可多得的好作品。這一時期的作品中都潛在著沉重的歷史負罪感。
從文體上分析食指的詩歌作品,他基本上采取傳統的抒情與結構方式,他自稱:“我的詩是一面窗子,是窗含西嶺千秋雪。”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曾寫過:“就詩歌的本體而言,食指的作品是傳統的,無論是語言、音韻及形式都是嚴謹的。他的每一句、每一行都經歷了反復的敲打。他的作品非常適于朗讀,節拍有力,意味雋永;充滿了激情。”食指的詩歌作品自始至終是堅持自己的風格的,盡管現代主義的詩歌之風影響了眾多的詩人,但食指不為表面形式所動,他更注重詩歌內在的質地與精神。在每節四行的基本形式中,他確實做到了“窗含西嶺千秋雪”。食指之所以受到同代詩人們的敬重,更重要的是他詩中所體現的藝術指向。60年代的中國,文學藝術作品中充斥著政治口號。然而食指以獨立的人的精神站出來歌唱,他讓我們感到了詩歌是語言的藝術,是直覺,是情感,是經驗,是有意味的形式,并首先是人的自由意志與人格的體現。他的后來者們,朦朧詩的早期作者們正是沿襲了這一點,才成為了開創一代詩風的代表人物。從這一點上講,食指詩歌作品確實是劃時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