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材分析
大家寫作時,要求不看書,并要注意詞語的靈活運用,不必硬扣原文,可將
課文中原來用來形容某處景物的詞語,用來描寫別處的景物。
(現場老師組織學生寫作,時間約5分鐘)
示例:
黃山的迎客松屹立在有仙山瓊閣之稱的玉屏樓上,千百年來一任風吹雨襲,冰雪欺凌,仍然昂首蒼穹,秉一份執著,帶一種謙虛,攜一片熱情,迎接著日落日出,見證了滄海桑田。每當看到她的形象,總不免使我思緒萬千、浮想聯翩。
(現場老師組織學生評論,時間約4分鐘)
剛才大家討論得很熱烈,有的同學可能已看出了老師的問題,有的同學對老師寫的可能有溢美之詞。其實,老師寫得并不怎的好,主要問題有兩個:一、在詞語的選用上,雖然做到了靈活,但并不很恰當,有些生硬,“思緒萬千”和“浮想聯翩”連用,有重復之嫌;二、與原文對照,老師的語言過于抒情化,缺少具體的對黃山松形態的描寫,這就使后來的抒情顯得突兀,沒有水到渠成的感覺。
二:語段賞析
黛玉曾寫這么一句詩,叫“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好的文章讀著都會使人有“口齒噙香”的感覺,就象屏幕上的這段文字,
接下來就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語段作批注;用圈點勾畫加批注的方法進行賞析。
“破石而出,壽逾千年,一根長枝低垂伸展,仿佛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遠方來客,招手致意。”
這段文字把黃山松描寫得神形兼備,“殷勤”,“招手致意”擬人手法運用得很貼切。使人看后對千年老松頓生親切之感。寥寥數語把黃山松的形態、氣質全都展示了出來,令人頓生敬佩之情,好一個黃山松!
三:體會感情
通過大家剛才的賞析點評,同學們對黃山之美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俗話說“題好一半文”,文章題目是“飛紅滴翠記黃山”,同學們能根據課文內容說說“飛紅”指什么,“滴翠”又是指什么嗎?
明確:飛紅——黃山日出
滴翠——青山蒼松
黃山那么多美景,為什么作者特別青睞黃山的日出和蒼松呢?我們還是有必要把課文描寫日出和蒼松的有關段落再來讀一讀。請同學們先把第16、17兩個自然段再讀一遍,邊讀邊畫出表示作者感情的語句,并從中歸納出作者為什么特別偏愛黃山日出的原因。這次老師和大家一起讀。
剛才我們一起又把課文美美得讀了一段,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作者在描寫黃山日出時,除了進行正面描寫外還與泰山日出做比較,文中這么寫道:“如果說泰山的旭日東升是莊嚴神圣的話,那么黃山日出則是無比的瑰麗、壯觀、輝煌!”這個句子實際上是把握作者感情的關鍵句。
1、作者為什么特別青睞黃山的日出和蒼松?
2、從中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文中描寫蒼松道“無論何種姿態,都顯示出頑強的萬古常青的生命力,不怕長年的風吹雨打,冰雪欺壓,屹立于懸巖危石之上,昂首蒼穹”,讀了這段文字,深刻于我們腦海的相信一定是一種不屈的精神,一份頑強的意志,一種倔強的生命力!
而通過剛才的誦讀,我們不難發現黃山的日出“瑰麗、壯觀、輝煌”,它“給天下萬物以無限的生機和柔美的撫愛”“給那些勇于在困難中奮斗的人們以新的啟迪。”也正因此,作者在黃山如許景色中也就對日出和蒼松格外青睞了。
與之同時,作者熱愛自然,歌頌生命,勇于創新,志在超越的感情也就溢于言表、躍然紙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