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材分析
四.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飛紅滴翠記黃山》 解說詞
大自然的偉大的創造力 三條線索
培養珍惜和保護人類生存環境的意識 變換角度從多方面描寫景物
表達方式 語言優美蘊含哲理
教后反思:
四. 畫山繡水
楊朔
教學目標:
1、領略和鑒賞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態,提升學生對自然風景的審美能力。
2、學習本文嚴密的結構和準確的用詞,品鑒文章的意境美。
3、理解作者以寫景散文反映時代側影的熱情和努力,引導學生對本文提出合乎理性的評價。
教學重點:
1、領略和鑒賞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態,提升學生對自然風景的審美能力;體會文章的意境美。
2、領會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1、 學生預習課文,熟悉課文內容,并查閱工具書解決生字詞。理清文章結構。
2、 收集有關桂林山水的資料,更全面地了解桂林山水。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課激趣
讀了前面的幾篇文章,我們已深深地陶醉于那神奇美妙的自然風光中。可有人卻說,那些風光并不怎樣,有一處的風景更美,它有“甲天下”之稱。同學們知道那個地方在哪嗎?
(學生回答)
今天我們就隨著現代著名散文家楊朔一起去游一番桂林的山水。
1.學生交流自己對作者的簡單了解。
楊朔(1913--1968),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原名楊毓晉,山東蓬萊人。曾擔任過新華社特派記者,到過抗美援朝前線,寫過不少通訊、中短篇小說,并著有長篇小說《三千里江山》,代表作還有《雪浪花》、《櫻花雨》、《海市》、《茶花賦》等,均收在《楊朔散文選》里,1968年,楊朔被“四人幫”迫害致死。
2.揭示文題,說一說你對文題的理解。
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思考并大膽發言。讓學生回答明確:題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點。畫出來和繡出來的山和水。這是用了互文,“畫”和“繡”都是形容山水的美麗。
二、整體感知: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試用一句話說說文中描繪的桂林山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自由朗讀課文,圈點勾畫,交流評價。
明確:清奇峭拔;凝結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和智慧想象。
三、研讀賞析
1、這樣如詩如畫的美麗山水,真讓人流連忘返呀。如果讓你用畫筆和繡針來摹畫鉤繡這桂林的山水,那么,你會繡怎樣的山,畫怎樣的水呢?請結合文中描寫山水的文句說一說。(找句——賞析——朗讀)
學生再次讀課文,圈點勾畫,作批注。交流評價。
明確:
畫水的綠:瞧瞧那漓水,碧綠碧綠的……看一眼也叫人心醉。(運用疊詞和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