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字的意義
教師過渡:對我們在座的同學們來講,生活中應如何善待生命呢?請結合身邊的事例來說明。
學生:略.
提示,可引導學生從在學校、家里、社會等幾個方面來梳理善待生命的具體舉措。還可請一位學生將其他同學的發言記錄整理下來,完善后印成小冊子在校內學生中發放。
教師:珍惜愛護生命,首先,應學會依法保護自己的健康權。其次,必須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掌握一些自我保護常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避免意外和危險的發生,無論遇到怎樣的危機和挫折,都不能輕易放棄生存的希望。再次.愛護、尊重他人的生命。當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幫助時,應盡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教師: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善待生命,詮這既是詩人對生命的釋,也應該是我每一個人對生命應有的態度。
小結
世界是多元的,生命是多彩的。不同的人對生命的內涵有不同的理解,生命的可貴要求我們都應該善待生命,不僅要善待自己的生命,還包括善待他人的命。善待生命,不僅表現在身體健康和身處順境之時,還應表現在有身體缺陷和身處逆境之時。善待生命,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掌握一些自我保護常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善待生命,還應愛護和尊重他人的生命.善待生命,不僅是自己和他人生存發展的需要,也是衡量一個人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板書設計或教學反思
第2課時 面對生命的思索(下)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人生的意義,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
能力
提高對生命質量和價值的鑒別分析能力。
知識
了解生命價值、人生意義的內涵和表現。
教學重難點
生命的價值和人生意義,不僅在于實現個人的幸福,還包括對社會履行責任,為社會做出貢獻。
知識要點
1.人生的意義在于:既實現個人幸福,又為社會盡到責任,做出貢獻,成為有益于社會和國家的人。
2.美好生命的表現:個人生活幸福美滿;對社會履行責任,做出貢獻!
教學方法及媒體準備
在第一課時結束時布置一個課外研究性學習作業.將全班分成2個大組,一個調查組,一個資料組。調查組著重在本校(有條件的也可在外校)中學生中進行問卷或口頭調查,主要調查兩個間題:(1)你認為怎樣才算幸福?(2)你曾有過哪些幸福體驗?(3)怎樣創造幸福?資料組主要到網上和學校圖書館查閱資料,查閱主題為:查找你認為能夠表現美好生命、幸福人生的人和事。
要求社會調查組的數據應翔實可靠,資料組查閱的人和事應具有典型性、感染力.
教學過程
導入、展開
教師:同學們,讓我們來設想這樣幾種人生狀況可能出現的結果。
設想一,假如一個二十多歲的人全身癱瘓了,他最可能出現的人生狀態是什么?
學生:大多時候都可能坐在輪椅里和床上,看看電視,聽聽音樂,看看書……
設想二,假如這個全身癱瘓的人的雙眼都已失明,他還能做什么事情?
學生:只能靠耳朵聽點東西.生存艱難……
設想三,假如這個人全身的很多器官正逐漸走向衰竭,這個人的生命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學生:幾乎沒價值了,相反,還會成為家人和社會的累贅!
教師:其實,剛才假設的這個人是一個真實的人.他就是很多人熟悉的前蘇聯作家一奧斯特洛夫斯基。他在全身癱疾了、雙眼失明、身患多種疾病的情況下是怎樣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