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課《美好人生我選擇》第一框 教學設計
第二步:共同分享
多媒體展示三幅圖片
解說職業:讓學生扮演“小小解說員”,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分別介紹與之相關職業,增加對這些職業的了解,激發他們的興趣。教師應多鼓勵學生走上講臺,讓學生過把解說的隱。
學生解說結束后,教師提出問題:什么樣的職業才是好職業?進入
第三步:小小辯論會
按照課前分好的小組,圍繞“工作輕松又能賺錢是否是好職業”展開辯論。通過辯論使同學們明白社會分工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職業,人們從事的職業都是在付出勞動,都是在為社會作出貢獻,所以說“工作輕松又能賺錢是好職業”是一種錯誤的職業觀。
教師總結:社會職業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社會需要,能為社會做貢獻,從事任何職業都是光榮的。擇業過程是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同學們既考慮自己的實際,也要考慮社會的需要。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就業壓力大,同學們要做好充分就業準備。
(四)展望明天、共創輝煌
多媒體展示材料:
張立勇出生在江西贛南一個小山村,因為家庭貧困,讀到高二就輟學到廣州打工,盡管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他還是抽出時間來學習英語。1996年張立勇經親戚介紹進入清華大學食堂成了一名切菜工,8年里他賣過菜、炒過菜,每天早晨4點鐘起床,堅持自學七八個小時,有的時候學到凌晨一兩點鐘。8年過去了,張立勇的堅持得到了回報,拿到了北京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國際貿易本科文憑,終于圓了遲到XX年的大學夢。XX年10月,張立勇獲得了共青團中央頒發的中國青年學習成才獎。
思維互動:張立勇的成才過程,對你有何啟示?
張立勇的成才之路,感人至深,引人深思,對學生成才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為學生的擇業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待學生思考之后,交流彼此的感受、心得。張立勇的成才之路告訴我們:就業不忘學業,只要我們勤奮刻苦,就能取得一定的成績。
教師引領:成才的道路千萬條。李成陽曾是老師的學生,幾年前,他也與同學們一樣,面臨著就業與擇業。幾年過去了,李成陽已成為有名的“果蔬”大王。
多媒體播放錄像:
錄像的內容:介紹李成陽的綠色果蔬基地:昔日的荒山已變成了今日的“花果山”,人們忙著摘果子,山下是大片的菜田:分成了黃瓜區、菜花區、豆角區、辣椒區等,畫面景色優美,洋溢著一派豐收的景色。然后是教師對李成陽采訪,采訪內容涉及到李成陽在擇業過程中遇到的挫折,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終于在“果蔬”業創出了一片新天地。
待錄像播放完畢,教師請學生思考:李成陽成長的得失啟示。請你為李成陽的發展出謀劃策。
李成陽是學生所熟知的,為李成陽的發展出謀劃策,極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他們爭先發言,獻計獻策,課堂教學進入高潮。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請兩位學生做記錄,待學生發言完畢,教師把可行性的措施總結:建議李成陽果蔬生產與旅游結合起來;生產與銷售一條龍服務,在城市設立專門銷售網點,方便百姓生活;加大科技含量,增強企業的競爭力等。教師把這些建議傳遞給李成陽。這些建議的提出,充分展示了學生的無窮智慧與創造力,再次增強了他們的自信。
在學生積極發言后,教師請學生討論李成陽擇業過程得失。教師引領學生總結。
教師出示案例,提出問題:孫研的事例給我們什么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