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公平合作教案
4、默讀教材p75第一個◆中的材料后思考:
(1)請舉例說明,你是怎樣公平地對待老師和同學的?(教材p75第一個◇中的問題)
(不管哪個同學有困難,都要熱心幫助……在學校征求對老師教育教學工作意見時,要客觀地評價每位老師……)
(2)回憶你參加過的一次集體活動,在活動中,你和其他同學分別獲得的利益和承擔的責任是什么?哪些行為是公平合作的表現?(教材p75第二個◇中的問題)
如:紀念“一•二九”板報或大合唱獲得一等獎的榮譽;各盡所能、分工合作。
(3)在社會生活中,我們也要注意從小培養公平合作意識,公平地對待社會公共生活中的人和事。請你舉一個具體事例,說明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怎樣進行公平合作。
(教材p75第三個◇中的問題)(依次排隊購票上車、生意場上的公平競爭等)
5、小結:現代社會所講的公平是利益與責任的對等。不承擔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是對他人的不公平,不爭取自己應獲得的利益是對自己的不公平。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自覺遵守社會規則,主動承擔起自己應盡的社會責任,保證他人利益得以實現的同時,獲得自己應得的利益。在社會公共生活中,維護社會公平要靠社會每一個成員的共同努力,同時,也是每個公民的責任,在學校生活和社會公共生活中我們要從小積極培養公平合作意識。(板書)
(三)正確對待社會生活中的不公平現象
1、過渡:目前在我國社會生活中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社會不公現象,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穩定。那么,這些社會不公平現象主要有哪些呢?
(教材p75第二個◆中的小字材料)
2、案例分析:當我們遇到自己認為不公平的現象時該怎么辦呢?讓我們借助下面這個事例去尋求答案吧。(情景材料詳見教參p196)
(1)辛苦工作卻得不到應得的報酬,這對李建民來說是不公平的,如果他接受了這種不公平,情形會怎樣呢?(如果他接受了這種不公平,不僅維護不了自己的合法權益,而且還會助長包工頭拖欠工資的行為)
(2)他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使自己的問題得到公平合理的解決呢?
(解決不公平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重要的是要自覺增強法制觀念,通過合法手段去尋求公平)
3、知識遷移:(1)描述一件你經歷的或看到的不公平的事,這件事不公平的地方在哪里?你當時的感受如何?從這次經驗中你學到了什么?(教材p76第一個◇中的問題)
示例:班內組織拔河比賽以組為單位卻不考慮人數多少、男女比例等,感受到難以讓人信服的比賽結果,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利益,力求公平競爭等
(2)舉一個你認為社會生活中不公平的現象。你認為怎樣才能改變這個現象,其中你又能做些什么?(教材p76第二個◇中的問題)
示例:假冒偽劣產品的銷售、盜版音像制品的復制出售、強買強賣等。加大檢查打擊處罰力度;拒絕購買、檢舉揭發等
4、思維拓展:公平是在比較中產生的,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過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自己的付出與所得同他人的付出與所得進行比較來判斷事情的公正性,而有的人往往習慣于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這樣就難免有失偏頗。
(1)生聽師述案例《布若憤不平?》(原材料詳見教參p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