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七單元第三課 在生活中運用規則教案
二、“一分錢官司”審結
新華網河南頻道6月30日電 近日,備受鄭州市廣大市民關注的“一分錢官司”在鄭州市金水區人民法院審結,法院判決河南某超市有限公司返還多收消費者范先生的1分錢,并賠償損失3.15元。案件受理費50元,由該商家承擔。
【總結】下課的鈴聲就要響起,最后我想請每位同學用一句話,來概括今天上課所學的內容或說出你最大的感受。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們處在一個法制逐步健全的法制化國家里,我們要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利不受侵害,當受到不法侵害后,應當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
第三課 在生活中運用規則(第三課時)
●教學設計思想
教材分析
本課時講述的是關注社會問題勇于承擔責任的規則,它是學好社會生活的規則至關重要的一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面對一些社會問題,選擇正確的方式,勇于承擔責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2)過程與方法:比較分析書上列舉的一些做法,學習正確承擔社會責任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研討,實際調查研究,提高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明確社會責任,學會主動肩負起社會責任。
教學難點:真正學有收獲,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夠想辦法解決問題。
難點突破:針對不同的做法充分研討,得出較為一致的看法。
教學方法
導學法、研討法。
教學準備
(1)設計問題情景──遭遇偷窨井蓋,分組討論出不同的做法。
(2)山東省政協提案委員會的提案──“采取有效措施解決‘馬路黑洞’傷人問題”。
●學與教的過程
(新課導入)
【敘述】垃圾處理已經不是什么新話題,不少人有種“垃圾已經掃地出門,眼不見心不煩,與我無關”的心理,沒有意識到每個人每天都在產生自己的一份垃圾,那么每個人每天也就應該為垃圾處理承擔起一份責任。如果一個市民放棄這種責任,我們很難說他比那種隨地吐痰、滿大街亂扔瓜果皮的“粗人”文明多少。因此,當前亟須大力倡導“垃圾處理,人人有責”的觀念。
【提問】這種責任就是社會責任中的一種,見到遍地的垃圾污染環境,請大家來看看我們的當代少年是怎樣做的?在他們身上,體現著一種什么樣的社會責任感?
【研討】他們解決白色垃圾污染問題分了幾個關鍵步驟?
首先:廣泛調查;其次:寫調查報告;最后:提交當地政府。
【總結】他們的行動行使了公民的建議監督權,做法科學有效,值得其他人學習。
【承轉】下面我們來看看一位同學怎樣抓住制造“馬路黑洞”的賊的(看課本)。
(新課教學)
【提問】“馬路黑洞”吞噬行人的慘案時有發生,我們在電視或書報上經常聽說有人把路邊的窨井蓋偷走,制造“馬路黑洞”使人車受傷的事情,你是怎樣想的?
【現場】下面我們設想,你家居住地附近經常有人偷窨井蓋,派出所一直沒有抓住這個賊。一天下午放學回家,天下著小雨,正當你和同學馬明走到和平街北口時發現了一輛平板車,車上有幾塊窨井蓋,在雨中,依稀可見兩人正在抬一個窨井蓋,這不正是要抓的賊嗎?你該怎么辦?
【研討】分組研討,設計最佳方案。
以下是假設的各種方案:
(1)立即聯系同學,趁賊沒走遠,合伙擒賊,扭送當地派出所。
(2)立即去附近小區,找保安,到居委會治安室尋求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