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統一國家的建立》教案
3、第13課主要從政治角度講述兩漢興衰的基本脈絡。“漢武帝的大一統”是全課的重點子目,本目的重點是寫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本課的難點,應理解實行該政策的原因,把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的核心內容是把儒家學說抬高到“獨尊”的地位,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
4、如何正確分析認識兩漢時期經濟發展的原因是第14課的一個難點。講述經濟發展的內容,不能就事論事,忽略它與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相互關系,這樣就不容易講深講透。因此,在講解時,既要深入分析本課課文的內容,又要跳出本課,結合前后篇目,聯系到兩漢時期的政治、文化、民族關系等等,注意貫徹歷史的、辯證的觀點。
5、冒頓統一蒙古草原是第15課重點,學習這段歷史,可使學生感性認識到祖國的歷史是境內各民族共同締造的,各民族都對祖國歷史發展做出了貢獻。這也為理解匈奴與兩漢的“和”與“戰”做了鋪墊。
6、如何正確認識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是第16課的難點. 絲綢之路是地理大發現之前一條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僅溝通了東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這兩個文明的相互滲透。目前,絲綢之路的研究已成為一門國際性的專門學問。
7、第17課中,張衡制造的地動儀,涉及到科技名詞和物理學原理,而初一學生沒有學過物理,對于利用物體慣性來拾取地震波進行遠距離測量的原理,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是本課的難點。
8、第18課主要敘述的是秦漢文化中有關宗教、思想和史學、藝術等方面的成就,重點是佛教、道教在我國的傳播情況和以《史記》為代表的史學成就。難點是宗教得以傳播的原因和對我國古代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
九、本單元所需教學素材 圖片 影音資料 課件
十、達標試題
一、選擇題
1、陳勝、吳廣起義與歷代農民戰爭不一樣,其獨特的歷史作用是 ( )
a.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號
b.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
c.以大無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
d.攻占郡縣,沉重打擊了地主階級統治
2、漢高祖采取修養生息政策的客觀原因是( )
a、社會十分貧困 b、秦朝滅亡教訓
c、大臣陸賈的建議 d、劉邦遠見卓識
3、新疆地區從何時起正式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a、商朝 b、秦朝 c、西漢 d、東漢
4、秦始皇實行的措施體現了下列哪一派別的主張(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5、“六王畢,四海一。”滅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的人物是( )
a、秦始皇 b、漢武帝 c、隋文帝 d、元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