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導學案及練習題全冊3
a、 必做題
一、 單項選擇題:1.c 2.d 3.d 4.d 5.d 6.d 7.c 8.d
二、 非選擇題
(1)商鞅變法;編制戶口,加強刑罰;獎勵生產;獎勵軍功;承認土地私有;推行縣制;統一度量衡。
(2)成功了,一場變革的成敗標準,不在于實施者的生與死,而在于變法的目的是否達到。商鞅慘死,只是說明守舊勢力的猖狂和最高統治者的昏庸。商鞅雖死,但他推行的變法已經使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力不斷增強,成為戰國后期實力最強的封建國家,順應歷史發展趨勢.所以說變法是成功了。肯定的,因為商鞅變法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b、 選做題
一、非選擇題
1.歌謠一:春秋時期;歌謠二:戰國時期。
2.都施行了改革(或變法)。
3.不要因循守舊,要改革創新(或我國要堅持改革開放政策或探詢好的學習方法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第二單元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第9課 甲骨文與青銅器
a、 必做題
一、 單項選擇題:1.b 2.a 3.b 4.b 5.c 6.c
二、非選擇題
1.(1)鼠 (2)牛 (3)虎 (4)兔 (5)龍 (6)蛇 (7)馬 (8)羊 (9)猴 (10)雞 (11)狗 (12)豬
2.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銅立人像
b、選做題
一、非選擇題
(1)司母戊鼎、商朝。
(2)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3)由追求藝術性等發展到追求實用性。
第10課 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
a、 必做題
一、單項選擇題:1.a 2.a 3.d 4.d(解析:“因材施教”即根據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采取不同的教法,符合材料的意思。) 5.d 6.c
二、非選擇題
1.孔子。春秋時期魯國人。
2.同意。因為這句話體現了孔子學無常師,擇善而從的主張,向別人學習應取其所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境界,對別人的缺點,應吸取教訓,不致重蹈別人覆轍。
3.因材施教、有教無類、興辦私學。
4.“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b、選做題
一、非選擇題
(1)答題思路:第一層次:只要答案中答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禮之用,和為貴”當中體現出了“和”、“和諧”、“禮”的意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體現出了“仁”的意義,“德不孤,必有鄰”中體現出了“德”的意義即可。第二層次:能夠結合現實展開說明其時代價值。
(2)修身:③⑤ 齊家:①⑥
第11課 先民的智慧與創造
a、 必做題
一、 單項選擇題:1.c 2.b 3.a 4.c 5.c(解析:觀察都江堰示意圖,可以發現內江之水通過寶瓶口引入支流。) 6.d
二、非選擇題
1.李冰;大禹。
2.都江堰。
3.戰國時期。都江堰既能防洪、又有蓄水灌溉功能。至今還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以灌溉土地上千萬畝,是我國古代規模最大、效益最好、歷時最久的水利工程。它代表了當時世界先進的水利工程水平,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超智慧,是人類征服自然、協調與自然關系的成功典范。
b、選做題
一、非選擇題
1.圖一是紀念禹;圖二是紀念李冰父子。禹處在原堯、舜、禹時期;李冰父子處在封建社會的戰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