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導學案及練習題全冊3
a、必做題
一、單項選擇題
1.c 2.d 3.d 4.b 5.d 6.a(解析:中國通過“絲綢之路”傳到西方的不僅僅是手工藝品,還有冶鐵、造紙、鑿井等技術。)
二、非選擇題
1.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是為了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 2.長安—玉門關—大宛—大月氏—陽關—長安。 3.西漢。 4.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 5.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b、選做題
一、非選擇題
1.漢武帝;張騫。
2.絲綢之路。
3.生活已經安定下來,日子過得不錯,不愿再遠征。
第17課 先進的科學技術
a、 必做題
一、 單項選擇題:1.c 2.d 3.d 4.c 5.b
二、非選擇題
1.原先的主要書寫材料有竹簡、木牘、帛。
2.東漢時期的蔡倫總結了前人的造紙經驗,改進了造紙技術,以麻頭、樹皮、破布、舊魚網,造出了價廉物美、便于書寫的紙,擴大了造紙原料的來源,提高了紙的質量。后人把蔡倫改造的紙稱為“蔡侯紙”。從此紙成為人們主要的書寫材料。優點:原料易得、造價低廉、書寫方便、便于攜帶、易于傳播。
3.造紙術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
b、選做題
一、非選擇題
1.東漢;
2.周秦到漢代;記載與生產實踐密切相關的田畝面積和谷倉容積的計算方法,還總結出負數運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數學運算方法;
3.標志以計算為中心的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
第18課 昌盛的文化
a、必做題
二、 單項選擇題:1.c 2.b 3.c 4.a 5.d
三、 非選擇題
1.司馬遷,西漢。
2.《史記》。
3.《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成為后世紀傳體史書的典范。
4.表現出嚴謹、勤奮的作風和為追求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b、選做題
一、非選擇題
1.這種主張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關注現實、重現世的特點。
2.對中國音樂、茶藝、膳食、武術、藝術均產生了影響。
3.可從知名度、旅游、文化等多方面考慮,不必求全,言之有物有理即可。
第四單元 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
第20課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a必做題
一、單項選擇題:1.c 2.a 3.a 4.c 5.d
二、非選擇題
1.漢獻帝;曹操利用天子的威望號令諸侯,擴大自己的影響和勢力。
2.諸葛亮建議劉備與孫權聯合抗曹。這個建議是正確的,如赤壁之戰,孫劉聯軍打敗曹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b、選做題
一、非選擇題
(1)諸葛亮(孔明)(2)關羽(3)赤壁
(4)隔岸觀火(5)逢人只說三分話(6)《父與子》
第21課 南方經濟的發展
a、必做題
一、單項選擇題:1.c 2.b 3.b 4.b 5.d
二、非選擇題
1.材料一描述的是漢朝時期江南的社會景象。
材料二描述的南朝時期江南的社會景象。
2.西漢時期,江南經濟較為落后;魏晉以后,江南地區逐步得到開發。
變化的主觀原因是:北人南遷,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
其他的因素還有:(1)江南地區雨量充沛,氣候較熱,土地肥沃,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2)江南地區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3)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