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與青銅器
導入新課設計2
通過游戲導入,游戲名稱為“比比劃劃”。
游戲規則:教師準備部分漢字的圖片,由兩名同學組成一組,競猜者通過表演者的肢體語言猜出圖片上的漢字。
注意事項:表演者不能發出聲音,時間是2分鐘。在規定時間內猜出數目最多的一組將成為本輪游戲的獲勝者。教師在此基礎上同樣進一步設疑,由此導入新課。
講授新課
按照教科書的框架結構,本課共分為兩部分,第一框題“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第二框題“聞名于世的青銅器”。
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需要講清“甲骨文的含義”“甲骨文的意義”“甲骨文的出土地點”三個知識點,具體操作建議:
1、播放f4的《流星雨》:在此基礎上教師提問“流星雨是怎樣形成的”,這是一個自然科學問題,需要學生運用地理課所學知識進行解答。
2、設疑:在人類文明不發達的遠古,人們遇到例如流星雨這些他們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時,會怎樣做呢?由此導入“甲骨文的含義”。
甲骨文的含義
1、“模擬案情分析——偵緝檔案”。教師設計五個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要求學生以刑警的身份進行模擬、想像,獲勝者將贏得“神探福爾摩斯”的稱號。
(1)什么是占卜?
(2)在商代能夠進行占卜的都是哪些人?
(3)他們都向誰占卜?
(4)王室貴族通常遇到什么事情,才會去占卜?
(5)占卜人是如何進行占卜的?
2、小循環反饋。多媒體展臺展示《商朝龜甲》,引導學生觀察龜甲或獸骨上的裂紋呈什么形狀,由(1)—(5)分析得出占卜的含義,并進一步推出“甲骨文”的含義。此教學環節的設計相互呼應,這種緊密問題的設計在于培養學生周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初步掌握收集和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教師聯系時事,分析鬼神迷信思想的產生根源,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甲骨文的意義
1、甲骨文——漢字。
(1)通過甲骨文十二生肖單字尋找自己屬相。此設計使甲骨文以近距離的形式與學生每一個人聯系在一起,很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討論“通過甲骨文——漢字的推論,可以得出什么結論?”由此分析得出“我們今天的漢字是由甲骨文轉化而來的”。這種設計在于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即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能力。
(3)教師歸納總結:與甲骨文同時存在的人類的古老文字包括兩河流域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和瑪雅人圖形文字,這三種古文字早已滅絕,唯有甲骨文演變成了今天的漢字,并對朝鮮、日本、越南等國產生了重要影響,并且聯合國規定的六種工作語言中,漢字就是其中的一種。這種總結實際上是對甲骨文世界意義的闡述。
2、漢字——甲骨文。
(1)造字游戲:要求學生由“日”“月”“水”等簡單的漢字想像甲骨文的書寫,此環節的設計是培養學生的橫向思考能力及豐富的想像力。
(2)設計三個層層遞進的問題:
我國在破釋甲骨文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學者是誰?
他一共破譯出多少個甲骨文單字?
在已經出土的甲骨文中己經破譯的甲骨文單字有多少?
(3)設疑:“為什么說甲骨文對研究商朝歷史有重要價值?”
3、小循環反饋。
(1)討論:從甲骨文——漢字,漢字——甲骨文的推理論證活動,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由此導出“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有著淵源關系”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