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響葉綠素形成的環境因素(附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探究實驗,使學生明白影響葉綠素形成的環境因素;
(2)在實驗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主動獲取新知識、收集和處理信息、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葉綠素形成是否需要光,紅光、黃光、綠光和藍光對葉綠素形成的影響,溫度對葉綠素形成是否有影響,及音樂對葉綠素形成是否有影響這四個子課題的探究實驗,讓學生體驗生物科學探究的過程,獲得科學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實驗中,學生能夠把科學知識轉化為科學思想。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毅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啟發學生把獲得的研究成果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去:紅光用于塑料大棚,藍光用于生產韭黃的暗室,使學生的情感態度、能力和價值觀得到培養,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設計思路〗
從生活入手(彩虹、楓葉)創設問題的情境,注重同學們的體驗過程。在觀察中提出問題,在討論中作出假設,在思維碰撞中制定計劃,在辛勤實踐中實施計劃,在社會調查中學會人際交往,科學地分析判斷獲得的各種數據,由獨立走向合作,為匯報總結撰寫實驗報告。在探究不同色光影響葉綠素形成的實驗中,需要同學們進行實驗―討論―再實驗的過程,因而培養了同學們勇于進取、無私奉獻、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使他們的創新意識、求異思維、發散思維得到提高。引導學生把獲得的知識應用于生活中去,體現自身價值。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學校位于市邊緣,學校設施齊全有利于學生探究實驗活動。學生們來自不同經濟條件的家庭,有的家里微機已經聯網,能為探究過程收集音樂影響葉綠素形成的相關資料及秋季香山美麗楓葉的圖片。初一的學生好問、好學、好動,富于想象,富有鄉情,需要正確引導。也有一部分學生由于多種原因形成弱勢群體,在探究過程中要關注他們。在教學過程中,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愛好來選擇自己的實驗課題,發揮他們的特長,體現自身價值。
〖教學設計〗
課前,大屏幕播放同學們探究葉綠素形成的環境因素的實驗錄像,把同學們又帶回到探究的每一個細節中去。同學們感到無比的愉快和自豪。望著63雙欣喜興奮的眼睛,我說道:“將近一個月的探究影響葉綠素形成的環境因素的課題就要結束了,請同學們把探究過程向大家匯報一下!(大屏幕播放同學們提出問題、閱讀材料、討論的活躍場面,最后把“探究影響葉綠素形成的環境因素”總課題分成四個子課題,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興趣自動組成了四個小組。)
第一組的同學靚麗登場。組長宣布他們研究的課題:在種子萌發過程中葉綠素形成是否需要光。大屏幕展示同學們合作探究的過程。作出假設:植物葉綠素的形成必須在光下。設計實驗步驟:(1)在十二個潔凈的培養皿中放上二層紗布。(2)以四個培養皿為一組,分別擺放蘿卜種子、玉米種子、白菜種子。(3)各培養皿分別加以適量的水。(4)每組的四個培養皿中各取二個培養皿分別放在光下與不透光的紙盒內。(5)觀察記錄。蘿卜種子萌發情況記錄如下:
結論:白菜種子、蘿卜種子和玉米種子萌發后,無論對子葉還是葉片,葉綠素形成需要光。小組匯報過程中,其他小組提出質疑:“光對葉綠素形成到底起什么作用呢?”本組回答:“重要作用,沒有光葉綠素就不能形成!薄拔曳磳,這位同學回答得不夠嚴密!蓖瑢W們循聲望去――第二小組的一位同學邊說邊走上講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