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人體的消化和吸收(第1課時)
教學目標1.知識: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道的組成和消化酶的作用;牙齒的結構和功能;胃和腸的結構特點;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蛋白質、糖類和脂肪的化學性消化過程。2.能力:學會使用放大鏡觀察小腸絨毛;用對比實驗來研究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3.態度,價值觀: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第一課時 消化系統的組成--本節有游戲“找朋友”、"齲齒發生率的調查"和"小腸結構模型的制作"三項活動。這三項活動所需器材簡單易得,在教學前作好安排計劃,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課前調查學生中齲齒發生情況,課堂上計算出全班同學的齲齒發生率;并了解患齲齒的同學形成齲齒的可能原因。在交流調查結果的基礎上,再從飲食習慣、口腔衛生習慣等方面,討論、總結齲齒發生的可能原因,討論和形成預防齲齒和防止齲齒進一步惡化的方案。消化系統的組成在七年級上曾經學過,根據課時的要求將小腸的結構及實驗提前。進行小腸結構模型的制作時,不僅應要求學生明確模型中的各部分分別代表小腸的哪些部分 ,更要注意指導學生測量和比較"有皺襞和絨毛的"模型和"無皺襞和絨毛的"模型的內表 面積的變化,注意提醒學生制作的模型中,皺襞是縱向的,這是為了制作方便,實際上皺襞是橫向環狀的。 課前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主要包括:消化系統的組成、牙齒的結構、齲齒發生的過程、小腸的結構、食物的消化過程) 消化腺消化液頭套 牙齒模型 小腸結構模型 學生;調查全班同學的齲齒發生率,填寫實驗報告冊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人體生長發育的進行各項活動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都來自于食物。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如水、無機鹽、維生素等能溶于水,能被人體直接吸收利用,其余的營養物質必須經過人體的加工才能被利用。那么營養物質為什么需要加工?要經過怎樣的加工?又是由我們身體的哪些結構來完成這一過程呢?對,營養物質的加工、吸收是通過人體的消化系統進行的。(二)新課教學 ①消化系統的組成,多媒體展示:消化系統組成和功能。回顧:七年級上第五章第一節"多細胞生物體的組成"時,對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有了一定的認識,請說出下列結構的名稱?游戲:找朋友。消化腺及其分泌的消化液一一對應。 準備兩組頭套,一組寫有: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另一組寫有:唾液、胃液、膽汁、胰液、小腸液。十名同學分兩組分別讓消化腺和消化液找到自己的朋友。通過游戲表演,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心理壓力,使知識掌握更輕松更深刻,做到寓教于樂。②口腔部分的教學 討論:口腔是消化系統的起始部分,口腔中有哪些與消化有關的結構? a.牙齒的結構多媒體展示:牙齒的結構(特別要弄清楚牙本質和牙骨質的位置以及釉質和牙齦的位置,這是學生經常容易混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