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上學期第一單元綜合檢測與評價
十) 濫竽充數 齊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處士②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③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選自《韓非子》)注釋:①竽(yú):古代的一種樂器,形似笙而略大。②南郭處士:南郭,復姓。處士:沒做過官的讀書人。③廩(lǐn)食:官府發給的糧食。1.文題“濫竽充數”是個成語,聯系文意看,它是什么意思?(2分) 2.找出以下翻譯不符合文意的地方,用線畫出,然后在行間改正。(4分)齊宣王叫樂工吹竽,必定要三百人合奏。南郭先生請求給齊宣王吹竽, 齊宣王讓他很高興,官府發給他幾百人的糧食。后來齊宣王死了,齊湣王 繼位,湣王喜歡一支一支樂曲聽,南郭先生就逃走了。 3.請從以下幾個角度說說這則寓言給我們的啟示。(6分)(1)從南郭先生的角度: (2)從齊宣王的角度: (3)從齊湣王的角度: 誦讀欣賞根據完成以下練習的情況,打出等第。(一)讀杜牧的《赤壁》,完成練習。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1.誦讀這首詩,讀準字音,查字典,給“銷”“朝”“喬”三個字注音。2.朗讀詩歌要讀出節奏來。這首七言詩,如果按音節來讀應怎樣讀,請在詩句中用“|”標出。然后反復讀。(二)朗讀《泰戈爾詩三首》中的《榕樹》,有些描寫親情、抒發感情的語段,讀時語速宜舒緩,語氣應柔和。把這樣的語段找出來,試著讀讀看,并體會作者的感情。(三)默寫填空。1.成功的花。人們________________!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潮平兩岸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舊年。3.________________,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休將白發唱黃雞。 關于寫作 根據以下要求寫出本次作文的評語。一 你寫過了進入中學以來的第一篇作文。在這篇作文中你記敘了自己感受最深的事,與別人寫的作文比較一下,你的感受是否深刻,是否有獨到之處。讀一讀老師寫的評語,作自我評價。 二 出聲地讀自己寫的作文和課外練筆,看看有沒有用詞不當,或者重復啰唆之處。如果有,把原文抄錄于下,并作修改。 關于綜合實踐活動 按照下列要求寫自己參加“我愛文學”活動情況的評語。一 讀文學書籍,有沒有讀完兩本書(是讀完整本,還是讀了部分)?讀后感的質量如何? 二 在文學創作活動中,你寫了什么作品?感覺寫得如何? 三 在與同學交流所讀文學作品的體會時,同學們對你的發言有怎樣的評價? 四 在編寫“小小文學手抄報”活動中,你做了哪些工作?你的活動能力怎樣?編寫能力怎樣?能否與同學搞好協作? 綜合評價 閱讀理解讀下邊的兩篇文章后,完成練習。 甲 落葉在春天紛紛而下,這是南國特有的奇觀。北國的朋友也許以為怪異。因為,在你們那里,落葉在秋而不在春。當峭厲的西風把天空刷得愈加高遠的時候;當陌上阡頭的孩子望斷了最后一只南飛雁的時候;當遼闊的田野無邊的青草被搖曳得株株枯黃的時候——當在這個時候,便是秋了,便是樹木落葉的季節了。北國的落葉,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壯的氣氛!落葉染做黃金色,或者竟是朱紅紺青罷。最初墜落的,也許只是那么一片兩片,像一只兩只斷魂的金蝴蝶。但接著,便有沙沙嘩嘩的金紅的陣雨了。接著,便在樹下鋪出一片金紅的地氈。而在這地氈之上,鐵鑄似的,豎著光禿禿的疏落的樹干和枝丫,直刺著高遠的藍天和淡云。這便是北國“無邊落木蕭蕭下”的壯觀。南國的落葉卻不是這般情景。落葉的顏色是濃重的蒼青。在地上鋪出蒼青的織錦。而在樹上,也是濃重的繁密的蒼青色,叫你抬頭看不見一點藍天的影子。可是,在這濃密的蒼青的樹冠上,你看吧,春潮般地泛起來多少嫩綠的新葉的波浪!這是萬木爭榮的季節。在遙遠的地平線上威嚴地站著的,已不是冷酷的冬。老葉不必窸窣,或者說不必作那悲壯的自我犧牲來保護樹木挨過冷酷的冬罷。在這里,就連冬天的陽光也燦爛如碎金,雨水溫潤而充足,地表下有取之不盡的營養。萬木在和風中一樣做它們歡樂的夢。時序如輪旋。秋天過去了。冬天過去了。司春之神于是欣然駕臨。蜂蝶成群來起舞,百鳥結隊來唱歌,雜花紛然披陳于枝梢上,氤氳的南國,這時已裝載不下旺盛的勃發的生機。而這時,我走在無論哪一個林子里,無論哪一棵樹下,我都欣喜地看見,每一棵樹上都蓬勃地怒放出新葉。我看見新葉高標出老葉覆滿的樹冠。我看見新葉在歌唱,唱它們新生代的歌。我聽見新葉在呼喚,呼喚未來的鮮花和甘果。于是,我看見老葉意識到自己歷史使命即將完成。老葉沙沙嘩嘩而下了。然而,老葉沒有悲戚。老葉也一樣唱它們雄壯豪邁的進行曲。老葉融入春泥,化做玉露瓊漿,滋潤著大樹上新葉的生長。這是一幅多么偉大的充滿希望的圖畫!于是,無論在哪一棵樹下或哪一片林子里,我的思想都進入一種莊嚴的忘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