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上學期第一單元綜合檢測與評價
乙 花雪,花雪,豈不正是周恩來同志的一生的寫照嗎?生前,滿樹生輝,紅的如明霞,粉的如胭脂,白的如碎玉,使人陶醉,使人振作,使人精神煥發,使人心曠神怡。待到隨風而去,落英繽紛,留給人們的依然是美的升華,生之贊歌。還是龔自珍寫得好: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想想周恩來同志那最后的幾年,處在八方風雨之際,十面埋伏之中,他廢寢忘食、嘔心瀝血,在日理萬機的同時,還充當了“護花使者”,從血雨腥風、刀光劍影中保護了多少國家棟梁、民族精英啊!嵐山的花雪,年年此日,請你鋪在我們總理的詩碑上,陪伴他老人家魂游舊地,讓大堰川的碧水照見他如霜的兩鬢,讓月渡橋的欄桿細數他凝重的步履,讓他在無邊的花雪中信步小憩吧。這么一想,心頭不覺涌起一陣感激之情……(一)甲文中,作者把南國的落葉與北國的落葉作比較,填寫下表(可以引用原文的話,也可以用自己的話作概括)。南國的落葉 北國的落葉1.落葉的季節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落葉的顏色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落葉的情態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4.落下后的枝丫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乙文中引用龔自珍的詩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來贊頌周恩來的品格,甲文中也有與這意思類似的文字,請把它找出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甲、乙兩文都是借物贊人的散文,甲文借老葉,乙文借花雪,都贊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這兩篇散文想像豐富,描寫生動,具有感染力,請就寫法、語言方面各舉一例說明。 誦讀欣賞 朗讀甲文中“時序如輪旋”一段和乙文的第一段。要求讀準字音(不會讀的字可查字典),把握語言的節奏,體會作者蘊含在其中的感情,并做到以聲傳情。 寫作 這兩篇文章中,南國的落葉和花雪會對你有啟發,請聯系現實生活,寫一篇讀后感。要求選準感受點,有感而發。參考答案 關于閱讀精讀與略讀(一)1.只抓一個方面來談就行(提倡個性化的回答)。2.“潛移默化”是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覺中受到外來影響而發生變化。用自己閱讀文學作品后增長了歷史、社會、自然知識,懂得了人生道理,從而不斷進步的事實談對“文學作品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的理解。3.(1)第一句(2)文學反映歷史,是時代精神和情感的結晶。(3)對人的發展成長能產生潛移默化的重大影響。(4)親近文學,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現代文明人。4.(1)你只是為熱愛你的人默默奉獻……人生的真諦。(2)“致文學”中的這句話。(3)可聯系讀過的文學作品來談。(二)1.不能,因為“彩色”是指多種顏色,它不好與“豐富”搭配,“色彩”是指顏色,它可以與“豐富”搭配。2.“風光”一般是指風景、景象,這里是比喻,前面的“長河”是比喻歷史,那么,歷史長河兩岸的“風光”就是比喻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重大事情。3.要點:一要聯系這句話前面的三句話來理解,二要抓住這句話中的“足不出戶”“油墨的清香”“五光十色”這三個重要詞語,主要聯系自己閱讀文學作品的感受和體會。4.第②段中的話:“讓無數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臺上演出激動人心的喜劇和悲劇。”“使人開懷大笑,也使人熱淚沾襟……”第③段中的話:“讓讀者無拘無束地漫游歲月的長河,盡情地觀賞兩岸變化無窮的風光。”(三)1.海上的夜是柔和的 是靜寂的 是夢幻的 2.作者筆下的星星是活潑可愛的,“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這些話把星星寫得生動形象,富有情趣,表露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3.不能換成“閉上”,因為后面有“看見”一詞,如果用“閉上”,那么,螢火蟲飛舞的情形只能是想像。4.要點:就結構上看,與文首形成呼應,就內容看,體現了作者要表達的情趣,在海上航行,作者不感到孤寂,反而覺得是在繁星——母親的懷抱,有的是溫暖,有的是光明。(四) 1.遞進關系。2.既暗指果樹從抽芽、開花到結果的生長過程,也比喻青年人成長發展、奉獻個人于社會的過程。(五)1.冰心在詩中寫的“繁星”是為了說明許多零碎的然而閃光的思想在她腦海里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巴金寫“繁星”是為了表現他熱愛自然的高尚情趣。2.不能換成“懸”,“嵌”是指把較小的東西卡進較大的東西上面的凹處,用“嵌”字能寫出閃光的思想在詩人腦海中銘記深刻的意境。(六)1.這兩段分別描繪了乘客們驚慌失措爭相逃命的場面和船長與船共存亡的悲壯場面。前一場面表現乘客一事當前,只替自己考慮、不顧他人利益的利己主義;后一場面表現船長舍己為人、忠于職守的英雄主義精神。2.答題要點:一要結合《“諾曼底”號遇難記》一文中描述的場景來說說什么是利己主義,什么是舍己救人;二要從二者的尖銳對立中辨明愛憎,鄙棄利己主義,贊頌舍己救人,學習哈爾威船長的高貴品質。(七)1.詞:假如 句子: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2.既有對孩子調皮的抱怨,又有終于找到了孩子的高興。3.在“新生的樹葉上跳舞”,變成“金色花”,讓樹陰伴著媽媽讀書,又變成孩子求媽媽講故事。這些事表現了孩子那種調皮、淘氣又惹人喜愛的特點。(八)1.這句話的含意是作者的鄉愁灑遍祖國大陸的每一寸土地,其中蘊含著摯愛祖國、思念祖國的濃濃深情。2.由鑫濤同意作者的感覺可知,是因為自己的祖籍所在地親人已多離散,家園中可能面目全非。3.這其中既有“近鄉情怯”的原因,也有父輩和祖輩居住在北京的原因,更主要的還在于北京是中國的象征,是祖國的心臟,是作者心中向往的地方。4.運用排比句式,氣勢磅礴,感情激越,充分抒發了作者濃濃的鄉愁和渴望回歸的殷殷之情。(九)1.不矛盾:春天一年一度,周而復始,所以說它是老故事;而每一個春天來臨,給人的總是新的感受,給人以新的希望,因而又是常新的。2.要點:溫暖、美麗、富有生命力、充滿希望。3.因為新世紀的第一個春天是交響樂的一支序曲,是新的高速公路的零公里,是一聲汽笛長鳴就要起航的輪船。4.春天的蜂春天的燕……(不能同類)5.要點:比喻、擬人、排比的手法。6.略(十)1.比喻沒有本領的人混進來冒充有本領的人,或者以次貨充好貨。2.第一處:“齊宣王讓他很高興,官府發給他幾百人的糧食”,改為:“齊宣王很高興,官府發給他的糧食跟其他幾百個樂工一樣。”第二處:“湣王喜歡一支一支樂曲聽”改為“湣王喜歡聽樂工一個一個演奏”。3.(1)不要濫竽充數,應有真才實學,才能適應社會需要。(2)不應給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無術的人提供機會。(3)領導人或管理者在用人時應一一細察每個人的本領,量才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