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成長的煩惱》教案4份
步驟三:
“當一份快樂跟別人一起分享時,它就變成了兩份快樂;當一份煩惱跟別人共同分擔時,它就成了一半的煩惱。”
閱讀學生的活動記錄,從中搜集學生中有普遍意義的、有探究價值的煩惱,拿到課堂上進行有針對性的共同討論,一起尋找解決的辦法。
『課堂教學時可以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屏幕上顯示一棵煩惱樹,點擊其中的某一片樹葉就展示出一個煩惱。然后由學生推選這次討論的主持學生,組織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個人思考、現場訪問、經驗借鑒等多種方式尋找解決的辦法。在討論中應當充分尊重、欣賞每一個學生看問題的不同立場、方式、方法,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真正實現課堂的平等對話,努力讓每個學生經歷成功的體驗。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只是作為一個課堂活動的參與者、聆聽者、記錄者,他與學生處在平等的地位,可以接受學生的采訪,發表自己對某一個問題的看法,但絕不是以居高臨下的身份占有課堂的話語霸權。當某一個煩惱被解決時,可以讓學生把寫有這個煩惱的樹葉從煩惱樹上摘下來,取而代之一朵怒放的鮮花,意寓著走過煩惱迎接學生的將是青春的花季。』
步驟四:
1、給自己的日記,讓你的煩惱在此畫上完美的句號。
2、通過采訪你肯定有所領悟,自擬題目寫下感觸吧。
3、讓書信為你關心的人送去一份“心靈雞湯”。
以上三題任選其一作文。完成后的文章可以給你最信任的人過目,請他給你
評價;也可以僅讓自己成為它的讀者;或者寄給急需你幫助的人,為他解決燃眉之急。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1)大膽言說自己成長中的煩惱。(2)與別人交談努力做到口齒清楚,態度大方,話語通順完整,能準確地表情達意,說話不要帶口頭禪,不重復。
2、能力目標:(1)通過了解成人對成長時期煩惱的認識,審視自己的所謂煩惱,重新評價自我,也要為朋友、同學排憂解難。(2)寫作要圍繞中心,有主題。寫自己要能寫出獨特的認識,寫別人要注意本人的審視和評論,幫朋友解憂要注意語言的針對性。
3、情感目標:認識自我,以積極的生活態度正確對待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煩惱、挫折等。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設想:在綜合性學習中,我們要把每一個孩子看成獨特的生命個體,引導他們學會傾訴和應對煩惱,尊重他們對生活的細微體驗以及也許還不成熟的看法。父母的經歷和老師自己對生活理解也是課程的組成部分,這樣,才有助于在課堂中與學生作真誠的交流與溝通,促進課堂多元對話。
教學設計:
一、片斷播放,設場導入
播放故事片《成長的煩惱》,學生暢所欲言談感想。
同學們,我們常說“少年不識愁滋味”。在我們的眼里,你們天真無邪、無憂無慮,是快樂的天使。是不是這樣?
老師,其實,這是成人對我們的誤解。因為大人們沒有真正進入我們的心靈世界,不知道我們幼小的心靈,稚嫩的生命也要承擔生活的責任和承受一定的心理壓力。我們也有自己的情感和煩惱。
老師,我們中學生正生活在孩童和成人的夾縫之中,童年的幼稚已逐漸退卻,大人們所謂的成熟離我們還太遠,于是,花季走來,雨季走來,我們心中的煩惱也就隨之而來。
是啊,煩惱是我們成長中不可避免的情緒。有煩惱并不可怕,關鍵是要正確對待它。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引導自己以平常的心態正視煩惱,以積極的方式化解煩惱。今天,我們就來上一堂綜合性學習──《成長的煩惱》,從而體驗更豐富的生活情感;錘煉更堅強的性格意志;領悟更豐富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