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成長的煩惱》教案4份
步驟二:
“如果所有的人都把自己的煩惱拿到市場上去交易,任何人在看到了別人的煩惱之后,都寧可把自己的煩惱重新搬回家。”——西方哲理
學生利用課間閱讀煩惱樹上的煩惱,看看哪些煩惱你能夠提供解決的方法,將它們寫下來,給別人一些提示(比如:你戰勝它的親身經歷、從父母或其他長輩處得到的經驗、從別人那里受到的借鑒、從書上或電視上得到的啟示……),完成表格一;哪些煩惱也正是你所困惑不解的,請以一名小記者的身份去請教請教別人(采訪對象:同學、老師、父母長輩、朋友、名家先哲……),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完成表格二。
表格一:
綜合性學習 成長的煩惱
我能解決的煩惱
解決方法
我的感受
表格二:
綜合性學習 成長的煩惱
使我困惑的煩惱
采訪對象 時間、地點
采訪問題設置
采訪摘要
被采訪者評價 (評價參考:口齒是否清楚,問題是否明確,應對是否巧妙,內容是否有中心,禮貌用語……)
自我感受(采訪的感受、所得的啟發)
『以上兩個步驟教師可以在學習這個單元之初就做好布置工作,并在學生開展活動期間給予充分指導和階段性提示,具體落實學生在參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的過程性原則:比如在學習本單元五篇與成長有關的文章時,可以提示學生它們對我們有什么啟發和借鑒意義。表格二要求學生以一名小記者的身份進行采訪和記錄,所以在事先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一下對采訪的認識、采訪禮節的實施等問題,還可以先讓學生看一看有關的采訪實錄,實現學科整合的學習理念。其中“被采訪者評價”一欄列舉了一些相應的評價參考附在表格上,參考主要是涉及本次活動設置的口語交際目的,同時即為參考也允許評價者進行多角度的綜合評價。』
步驟三:
“當一份快樂跟別人一起分享時,它就變成了兩份快樂;當一份煩惱跟別人共同分擔時,它就成了一半的煩惱。”
閱讀學生的活動記錄,從中搜集學生中有普遍意義的、有探究價值的煩惱,拿到課堂上進行有針對性的共同討論,一起尋找解決的辦法。
『課堂教學時可以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屏幕上顯示一棵煩惱樹,點擊其中的某一片樹葉就展示出一個煩惱。然后由學生推選這次討論的主持學生,組織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個人思考、現場訪問、經驗借鑒等多種方式尋找解決的辦法。在討論中應當充分尊重、欣賞每一個學生看問題的不同立場、方式、方法,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真正實現課堂的平等對話,努力讓每個學生經歷成功的體驗。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只是作為一個課堂活動的參與者、聆聽者、記錄者,他與學生處在平等的地位,可以接受學生的采訪,發表自己對某一個問題的看法,但絕不是以居高臨下的身份占有課堂的話語霸權。當某一個煩惱被解決時,可以讓學生把寫有這個煩惱的樹葉從煩惱樹上摘下來,取而代之一朵怒放的鮮花,意寓著走過煩惱迎接學生的將是青春的花季。』
步驟四:
1、給自己的日記,讓你的煩惱在此畫上完美的句號。
2、通過采訪你肯定有所領悟,自擬題目寫下感觸吧。
3、讓書信為你關心的人送去一份“心靈雞湯”。
以上三題任選其一作文。完成后的文章可以給你最信任的人過目,請他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