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教案
四、交流研討(教師板書)
第一部分(1-3)盼看社戲。
第二部分(4-30)去看社戲。
(4-9)戲前波折 (10-13)夏夜行船 (14-20)船頭看戲 (21-30)歸航偷豆
第三部分(31-40)懷念社戲。
五、探究思考
文章題目是“社戲”,卻寫了許多社戲以外的內容,談談你是怎樣理解的。
學生探討:文章通過對看社戲這一往事的回憶,寫出了我和小伙伴結下的友誼,所以詳寫了許多社戲以外的內容,更深刻的突出了中心。
六、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作者多角度描寫事物的方法,理解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學習作者多角度描寫事物的方法,理解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社戲》,本文的景色描寫極具特色,本節課我們將重點品析。
二、出示學習目標
學習作者多角度描寫事物的方法,理解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三、品析語言。
學習作者多角度描寫事物的方法,理解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1.出示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細讀課文11-13段,邊讀邊想像文中所描寫的美好畫面,并思考:作者都描寫了哪些景物,是從哪些角度進行描寫的。在文中畫出相關的語句,并將自己的理解在相應的空白處作好批注。(5分鐘后看誰完成的好)
2.交流研討
調動多種感官進行描寫
所嗅: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
所見:①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②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③……漸望見依稀的趙莊……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
所聞:①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②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
所感:……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
小結:作者從色彩、氣味,聲響等方面進行多角度描寫,情景交融,充滿了水鄉特色。
四、專項訓練:
1.文中還有哪些段落也是寫景的,找出來,并試著分析是從哪個角度進行描寫的。
所見:①月光又顯得格外的皎潔。②回望戲臺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縹緲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③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
所聞:①吹到耳邊來的又是橫笛,很悠揚;②……連夜漁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著喝采起來。
所感: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松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②但我還以為船慢。
③回望……我疑心老旦已經進去了,但也不好意思再說回去看看。
2.美點追蹤,合作探究。
請學生速讀課文,用“我認為________(美詞)用得好,好在它寫出了(或表現了)________”的形式,對課文的美句中的美詞進行品味、討論,準備精彩發言。
教師作示范品味:我覺得“朦朧”和“皎潔”用得好,好在它們寫出了月光的色彩美。指導學生從色彩、氣味、聲音、心情、動態方面品味美詞。
同學們深情品讀,積極思考,踴躍發言。
1.“碧綠”“淡黑”“紅霞”分別寫出了豆麥、連山、燈光的色彩美。
2.“縹緲”“仙山樓閣”寫出了戲臺的神奇美。
3.“清香”寫出了豆麥和水草的氣味美。
4.“潺潺”寫出了水聲美,“宛轉,悠揚”寫出了笛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