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教案
三、理清思路
1.自學指導一
請學生速讀全文,勾畫關鍵語句,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情節。(自已完成后,先在小組內交流)3分鐘后,看誰完成的好。
2.學生交流自學成果后,教師點撥、歸結主要情節:“我”和弟弟、華明月夜相聚、探討弟弟提出的問題、依照竹影描竹、爸爸講中國畫的藝術特征。
四、美點追蹤。
1.自學指導二
課文寫“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滿童趣,你覺得哪些描寫最為生動?為什么?勾畫出你認為描寫生動的語句,并將你的品析批注到書上。(5分鐘后看誰完成得好)
2.學生回答,教師引導評述:
(1)“天空好像一盞乏了油的燈,紅光漸漸地減弱”。運用“一盞乏了油的燈”的比喻,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天空中紅光漸漸地減弱。
(2)“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會兒,看見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細,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句中“一跳一跳”寫出了霞光行將消失的動態。“不可挽救”形容夕陽以一種不可阻擋的力量、極其快的速度下山的情景,含有不可逆轉的意思。“細微”是指太陽一跳一跳沉下去時跳的幅度小,變化不大,“迅速”是指太陽下落的節奏快,速度快。
(3)“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大音階)變成短音階(小音階)了”,句中的“長音階”“短音階”運用借代手法,指月亮在冬天的竹葉中間放出的清光。
(4)“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門汀上參參差差地描出許多竹葉來”充滿童趣。
學生自由誦讀全文,體會課文表現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五、課堂小結
月光下的竹影牽動了無邪的心,孩子們在婆娑的竹影中,感美到美的創造;
六、課堂練習
1.給加粗字注音
(1)愜( )意 (2)豐碩( ) (3)參差( )( )
(4)水門汀( ) (5)蘸墨( )
2.填寫恰當的量詞。
(1)一( )細煙 (2)一( )黑影 (3)一( )竹葉 (4)一( )油燈
3.在括號中寫出相應加粗字的反義詞。
(1)院子里的光景由( )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變成( )音階了。
(2)這選擇和布置很困難,并不比畫馬( )。
(3)其實竹葉的方向,疏( )、濃( )、肥( ),以及集合的形體,都要講究。
4.在下面橫線上填一組同義詞構成成語。
(1)東____西____ (2)熟____無____ (3)手____腳____
(4)天____地____ (5)生____死____ (6)____聽____說
5.用“/”斷句,準確表達出括號里的意思。
(1)貝貝找不到爸爸媽媽非常著急。(貝貝著急)
(2)貝貝找不到爸爸媽媽非常著急。(媽媽著急)
(3)貝貝找不到爸爸媽媽非常著急。(爸媽著急)
19 觀舞記
冰心
學習目標
1.理解積累“靜穆、粲然、妥貼、嗔視、叱咤風云、盡態極妍、渾身解數”等詞語。
2.學習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進行描寫的方法,體會文章精妙的語言魅力。
教學重難點
欣賞本文優美生動的舞蹈藝術描寫。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同學們,印度舞蹈藝術源遠流長,可謂文藝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華彩的服飾,頸的輕搖肩的微顫,傳達出神奇絢麗的民族風情,給人以審美愉悅。今天,我們將在冰心生花妙筆的引領下,去感受這來自異域的飛動的神韻,共鳴于那生命與心靈的躍動和狂歡。(板書文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