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教案
但是:
看!——
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 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好一個安塞腰鼓!
1.“一群茂騰騰的后生”,作者用這幾個字組成短句作為文章的首段,有怎樣的作用?
2.“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的腰鼓,呆呆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一句中“似乎”可否去掉?為什么?
3.“但是:”“看!——”單獨成段,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4.“驟雨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這部分內容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5.如何理解畫橫線的兩個句子的含義?
參考答案:1.突出后生的茂騰騰的形象,將他們的形象鮮明地推出舞臺。具有吸引人、震憾人的力量。2.不可以。“似乎”表猜測語氣,去掉后,就成了肯定沒響過了,這與實際情況不符,所以不能去掉。3.引人注意,人和鼓由靜而動的急轉。4.比喻、排比。突出腰鼓驟響時的聲、形、光彩和力量。5.前:寫腰鼓捶響時給冰冷、安靜、困倦的世界帶來了光、熱、色彩和力量,展示了生命的活力。后:意思是生命的力量是偉大的,不可阻擋的,一往無前的。
18 竹影
豐子愷
學習目標
1.理解、積累“幽暗、愜意、包羅、參差不齊”等詞語。
2.理清思路,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內容。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景物變化,抓住特點描寫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學習作者仔細觀察景物變化,抓住特點描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過沈復的一篇追憶童年趣事的散文,(學生搶答《童趣》)的確,一種平常的景物或事物,在天真爛漫的童年活動中也許是奇特而富含情趣的。今天我們學習的豐子愷的《竹影》,就記敘了從描竹影的游戲中對中國畫特質的一次體驗。親切之中對藝術也許會有深層的體悟。(板書文題、作者)
二、1.簡介作者
多媒體顯示:本文作者豐子愷(1898~1975),我國現代著名畫家、文學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原名豐潤(豐仁),浙江崇德縣石門灣人。共有文學、美術、音樂等著作一百多種。長于漫畫與散文,有《子愷漫畫全集》六冊,散文作品主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隨筆二十篇》《甘美的回憶》《率真集》等。他的散文主要取材于自己親自經歷的生活和直接交往的人事,表現濃厚的生活情趣;在藝術上的特點是:文字明白如話,簡潔老練,風格雋永,形象細膩生動,結構嚴謹縝密。
2.檢查預習
多媒體顯示:
(1)注音
愷(kǎi) 愜意(qiè) 水門汀(tīnɡ) 口頭禪(chán) 撇(piě)
參差不齊(cēn cī) 徘徊(pái huái) 豐碩(shuò)
(2)釋義
愜意:滿意;稱心;舒服。
幽暗:昏暗。 包羅:包括(指大范圍)。
參差:長短、高低、大小不齊;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