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教案
抓住課文關鍵性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質疑探討,體悟中心
1.出示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畫出你有疑問的語句, 先在小組內交流,解決不了的以書面的形式上交。8分鐘就各組提出的問題進行交流。
2.學生自學,小組交流
3.教師歸結中心問題。
(1)“一群茂騰騰的后生”作者用這幾個字組成短句作為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這一段中排比手法的運用的表達效果是什么?
(3)“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句中“那么一股勁”要“掙脫”“沖破”“撞開”什么?是什么“束縛”“羈絆”“閉塞” 了“那么一股勁”?
(4)“它使你驚異于那農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么奇偉磅礴的能量”,過著貧困生活的農民,哪里來的那么強大的力量?
(5)“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為什么說“多水的江南”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6)“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為什么聽到這樣的“雞啼”?
4.師生合作探討,明確:
(1)用“茂騰騰”來形容后生,有一種耳目一新的美感。“后生”,年輕的生命,如日中天,光輝耀眼,“茂騰騰”沸騰著生命的激情,“茂騰騰的后生”簡潔傳神地表現了年輕生命的熱情奔放。
(2)有力地表現了生命沸騰,力量噴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激昂的排比句,展示了一場壯闊、豪放、火烈的舞蹈——安塞腰鼓,作者淋漓盡致地抒發了對生命和力量的詠嘆和禮贊,同時也強調了安塞腰鼓使人產生的聯想和感悟。
(3)“那么一股勁”要打破人們身上層層堅硬的外殼,讓生命宣泄在天地間,讓人“遺落了一切冗雜”,“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為人,生命之所以為生命。
(4)他們有著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經人工雕飾的、沒有半點污染的、不摻雜任何雜質的完完全全的生命。這是他們力量的源泉。
(5)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現柔媚的風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載這樣原始、粗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6)當鼓聲停止后,人們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熾熱后的沉寂,這時以“雞啼”反襯寂靜(也可認為這是實寫)。
四、合作探究
1.師述:有關文章的主旨,有多種見解。聯系生活體驗,談談你的理解。
2.學生研討
3.歸結展示
歌頌生命中奔騰的力量。這股力量,由西北漢子熱情奔放的腰鼓表現出來;表現要沖破束縛、阻礙的強烈愿望。貧瘠的黃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物質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壓抑、羈絆。安塞腰鼓,表現了掙脫、沖破、撞開這一切因襲重負的力量;歌頌陽剛之美。“一群”“樸實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騰騰的后生”,他們“釋放出那么奇偉磅礴的能量”,表現了一種獨特的美;
人就應該這樣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現。“遺落了一切冗雜”,打破人們身上堅硬的外殼,而不必計較功名利祿、患得患失、蒼白憔悴。
五、綜合練習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多媒體顯示):
一群茂騰騰的后生。
他們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咝溜溜的南風吹動了高粱葉子,也吹動了他們的衣衫。
他們的神情沉穩而安靜。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的腰鼓,呆呆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