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華夏文化的魅力
教學目的
1.研討求索,激活思維,主動探知。
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課堂上研討探索,知道貝聿銘建筑藝術的主要成就,并初步認識貝聿銘建筑藝術的主要特點和藝術性。
2.拈精摘要,學習語言,洞悉心靈。
教師在指導學生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就文章內容和形式方面,拈出一些精要的東西,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遣詞造句及語言運動的獨到功夫,東西貝聿銘的拳拳之心。
要領提示
這是一篇人物通訊,描述了世界頂級建筑大師、美籍華人貝聿銘在建筑藝術上的杰出成就,贊揚了他高超的建筑藝術和一片愛國之心。本文選材典型,詳略得當,語言精警,多種表達方式相結合,是人物通訊的典范之作。
教學設想
教師組織和指導學生研討求索,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變為主動的求索者。其基本思路是:學——思——辯——用。即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指導自學,理清思路,組織讀寫聽說等語言實踐活動;質疑問難,挑起爭辯,鼓勵思考探索貝聿銘建筑藝術及其藝術成就,揣摩語言,讀中思,思中悟,層層深入,洞悉建筑大師的愛國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可以出示圖片,從香港中國銀行大廈說起,也可以開門見山,還可以從建筑藝術說起。
二、整體閱讀,初步把握課文基本內容。
1.提出要求: ①把握文章講述的人物及其建筑的名稱
②注意文章的小標題,體會他們之間的邏輯關系。
③劃出疑難字詞。做好摘抄準備。
2.學生閱讀課文,閱讀完畢后,可以分小組交流自己的閱讀觀點。
3.要注意的重點詞語。
晶瑩剔透 絕妙之作 初露頭角 閃耀 非議 聲名遠揚 躋身 賦予 遺孀 奠定變幻莫測 軒然大波 力排眾議 剪彩 遴選 別具匠心 非議 坦誠 軌跡 勘察相輔相成 當之無愧 貌不驚人
4.檢查閱讀效果。
①海外華人的“藝術三寶”是 。
②三個標題的位置是否可以調換?
③文章中提到了貝聿銘的哪些建筑?其中著重說明的哪些?
④請根據你的理解填空。
貝聿銘是一位的 建筑大師。
三、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學生齊聲朗讀第一部分。
2.教師設疑。
同學們,既然這是一篇人物通訊,我認為文章的開頭應該改為:貝聿銘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師,1917年出生于中國廣東,1935年赴美留學,1955年在美國創辦貝聿銘建筑師事物所。1985年被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和國家藝術學院聯合膺選為研究院院士。曾獲美國總統授予的“自由勛章”和美國的“國家藝術獎”、法國總統授予的“光榮勛章”、美國總統頒發的“全美十佳公民獎”。其建筑藝術精妙絕倫,被稱為世界頂級建筑大師。
請同學們發表意見,說說改文與原文相比,哪個更好?
3.學生交流探討,發表意見。
——改文好,被報道人物的生平事跡重點突出,一目了然,便于讀者在短時間內容了解資料,提取信息,提高閱讀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