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華夏文化魅力
[教學設計a]創意說明:本課的訓練要點定為:(一)速讀練習,把握文章主要內容;(二)復述訓練,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件,分別按課文安排的順序或按事情發生的先后順序進行復述。惦文課程標準》提出速讀的要求,每分鐘不少于500字。閱讀較長篇幅的文章,尤其是內容淺易的記敘文,可從訓練默讀入手,提高閱讀速度。養成較好的閱讀習慣。另外,《課標》對不同年段的學生把握閱讀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也有一定的要求。復述訓練則重在考查學生能否準確地把握閱讀材料中的主要內容,提高了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導語設計。
1.網上搜集貝聿銘在世界各地設計的優秀的建筑作品的圖片,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然后,師生共同以尊敬的心情,走近世界建筑大師,了解他不平凡的一生。
2.在北京長安街,有一座雄偉的建筑引來了無數人的目光,它顯示出的驚人氣勢和高貴氣質令世人瞠口不已,這建筑便是出自貝聿銘之手的中國銀行總部大廈。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建筑大師在設計方面還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3.在世界建筑歷史的長廊中,—個中國人的名字被抒寫在了頂級大師的行列中,他就是美籍華人貝聿銘。1985年,他被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和國家文學藝術學院聯合膺選為研究院院士。曾獲美國總統授予的“自由勛章”及美國“國家藝術獎”,法國總統授予的“光榮勛章”、美國總統頒發的“全美十佳公民獎”……這樣一位集無數榮譽于一身的藝術大師,卻有著一顆深深的愛國之心。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他的偉大人格。(三個導語的設計側重點不同:第一個是從感官的刺激入手,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第二個和第三個導語都是以先“聲”奪人的方法,引發學生對文中人物的興趣,從而更好地學習本文。)
二、速讀全文,歸納出各小標題的主要內容。
做快速閱讀的指導,即:不指讀,不出聲,不回視,眼光沿書的中軸線左右移動,視幅要寬……
三、速讀全文后,復述每個小標題的主要內容,提出復述課文的要求。可以大膽地剪裁,復述不是概括大意,也不是背誦課文,是把原有的材料取舍后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表述出來。這也是對學生重新組織構建語言模式、處理閱讀信息能力的一次鍛煉。
四、體會記敘、描寫、議論、說明等表達方式在文中的綜合運用。
五、課文的標題是“展示華夏文化的魅力”,如果只看標題會以為寫的是有關中國文化方面的內容。但課文記敘的卻是世界頂級建筑大師美藉華人貝聿銘的事跡。這就給讀者留下廠思考的空間,明明是寫貝聿銘和他設計的建筑物,為什么說“展示華夏文化魅力”呢?此問題設計意在引導學生探究貝聿銘的思想根源——愛國。
[教學設計b]
采用比較閱讀法
創意說明:本文篇幅雖長,但敘述事跡平白如話,容易理解,建議使用比較閱讀,進一步體會寫法上的特點(如:記敘、議論、描寫、說明相結合的寫法),學習人物的優秀品質。
比較步驟:①出示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麗》一文。②認真讀兩篇文章,找出兩文寫人敘事的異同點,字斟句酌體會兩文不同的寫作風格。
[教學設計c]
擴展聯想閱讀法
創意說明:本單元前面三篇文章分別介紹了中外名人三人,了解了他們在不同領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及他們的偉大人格,課下可以借助網絡或其他渠道閱讀記錄名人事跡的文章,增加閱讀量,擴大自己的閱讀范圍,以期受到更多的教育熏陶和感染。這也是新課程理念下,語文教學尤其強調和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