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華夏文化的魅力教案
展示華夏文化的魅力教學目標:
1.自讀、欣賞貝聿銘建筑設計的主要成就,感受大師風采。
2.感悟、學習貝聿銘情系華夏的愛國情懷。
3.理解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詳寫和略寫,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
教學重點、難點:
揣摩重點語句,感受貝聿銘的一片愛國之心。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互動設計:
一、情境導入
【展示】
諾貝爾物理學獎 楊振寧 李政道 (美籍)
諾貝爾化學獎 李遠哲 (美籍)
海外華人“藝術三寶” 趙無極 (法 畫家)
周至中 (美 作曲家)
貝聿銘 (美 建筑)
……
同學們,我們看到這樣一份名 單時,會發現他們都是——(華人)。炎黃子孫,我們共同的名字,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已經被永遠鐫刻在人類歷史的畫卷中。面對他們,我們心中怎能不激起對祖國 、民族的熱愛?在他們當中,有一個人,一個世界頂極建筑大師,此刻,正向我們走來,他就是——(貝聿銘)
二、檢查預習
詞語積累
奠定(diàn) 躋身(jī) 剔透(tī) 抉擇(jué) 聘用(pìn)
遴選(lín) 勘察(kān) 軒然大波(xuān)
三、整體感知
1. 自讀,理清思路:
① 發現:“大師”一生的建筑代表作。
② 思考:如何讓這么多的成就濃縮在XX字的通訊中。
【明確】詳略安排:選取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表現人物成就。
【明確】文章結構
開頭語:描寫中銀總部大廈的驚人氣勢和高貴氣質。
第一部分:在美國的建筑界初露頭角。
第二部分:在非議之中屢創建筑奇跡。
第三部分:多變的設計,不變的中國心。
2. 本文寫作順序:
【明確】由國外到國內,由初期到后期。
3. 開頭兩段并不見貝聿銘本人,為什么要放在這里?
【明確】體現貝聿銘價值的最好方式莫過于他設計的建筑。通過描述中銀總部大廈,激發讀者思考:如此宏偉建筑是出自誰手呢?從而引出設計者,本文的主人公。
四、合作、探究、解讀
1. 欣賞“建筑風采”
①自讀,發現:這座建筑的獨特 之處。
【明確】“驚人的氣勢”:兩個非常 寬闊的入口。
“高貴的氣質”:內部巨大的園林空間。
【展示】中銀總部大廈的內外景觀。
“大師”落筆不俗,作品非同凡響,讓我們繼續欣賞。
②討論,發現:其他作品又獨特在哪里呢?別人 又是怎么評價的?
【明確】【展示】
肯尼迪圖書館:設計新穎、造型大膽、技術高超。
杰奎林:“貝聿銘的唯美世界,無人可與之相比”。
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樓:與周圍環境高度協調,運用了創造性的設 計,變幻莫測。 卡特:“不可多得的杰出建筑師”。
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別具匠心,當代建筑藝術最偉大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