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第四單元復習教學案(蘇教版七年級下)
另一個例證是介紹法布爾寫松樹金龜子。松樹金龜子的特點是能唱歌。
作者仔細觀察、反復研究金龜子的發音部位,發現在它腹部末端。“小蟲的腹部一伸一縮,腹部的最后一節跟鞘翅的后翼相互摩擦,就產生了聲音。”為了研究金龜子發音原理,作者把食指浸濕,按在玻璃上來回摩擦,發現“發出的聲音跟金龜子叫的音差不多”;又試用橡皮在玻璃上擦,發現“那發出的音跟金龜子叫的音就一模一樣了”。作者還將金龜子的發音方法和其他鞘翅目昆蟲(如屎殼螂、天牛)作了比較,發現它們“具有同樣的特點”。正是由于觀察的認真、仔細,研究的深入、審慎,所以法布爾能寫出各類昆蟲的特點,準確而又傳神。
能不能抓住動物的特點,取決于觀察能否仔細和深入。不僅要觀察所寫動物的靜態,而且要觀察所寫動物的動態,有時還要將所觀察的動物和同類動物的特點作比較。如布豐寫松鼠,寫它的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這是靜態的;寫它的跳躍、追逐、過水、爬樹、搭窩,則是動態的;寫它的形態、叫聲和四足獸、黃鼠狼作了比較。法布爾寫松樹金龜子的儀表.既有靜態(寫外套),又有動態(寫流蘇);寫觸角,還和天牛長長的須角、鍬甲的鐵鍬般的上顎作了功能上相同、外形上不同的比較。
【探究與實踐】
1.在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意境以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上,可以作一幅畫,配上其中一首詩;選擇一詩,擴寫成一篇短文;自己創作一首詠物(動物)詩,以此加深對詠物詩特點的理解。
2.“抓住特點介紹動物”的寫作活動,可以設計一次想象作文寫作,展開想象的翅膀,編寫童話故事;自主修改詩歌、作文,提高表達能力;小組合作,培養交際能力。
【復習要點】
《松鼠》
1.布封和《自然史》
2.詞語提示:櫸實( )榛子( )苔蘚( )橡栗( )蟄伏( )櫟樹( )分杈( )圓錐( )褐色( )
蟄伏:動物冬眠,潛伏起來,不吃不動。
乖巧:機靈,巧妙,討人喜歡。
馴良:和順善良。
矯健:強壯有力。
3.中心思想:本文用細致的描述。文藝的筆調,準確生動地說明了松鼠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表現松鼠是一個“很討人喜歡”的動物。
4.全文結構:全文共6段.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總括松鼠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
第二部分(第2至5段),具體說明松鼠漂亮、馴良和乖巧的特點。
這一部分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第2段),介紹松鼠形體的特點。第二層(第3段),介紹松鼠馴良的特點。這一層從松鼠活動的范圍、活動的時間以及主要的食物和尋食的習慣等三個方面來說明它的馴良。第三層(第4至5段),介紹松鼠乖巧的特點。
第三部分(第6段),補充說明松鼠的其他特征及它的用途。
5.寫作特色:
(1)本文根據事物特點,合理安排說明順序。
課文第1段總說松鼠的三個特點,歸結為“很討人喜歡”。下面幾段依次分說它的三個特點。再補充介紹它的實用價值,說明它不但“討人喜歡”,而且“很有用”。這樣寫,重點突出,條理清晰,可以使讀者對松鼠這種小動物獲得清晰的印象。在具體說明時,又根據事物的特點,分別采用了其他一些說明順序。如第1段介紹松甩的三個貉點、是從外表(外形漂亮)到內部(習性馴良、乖巧),第二部分與第三部分之間.又是由主(主要特點)到次(其他特點)。第5段介紹松鼠搭窩,則是以時間為順序。可見,文章說明順序的安排,是由說明對象的特點和說明的目的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