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同步學習探究訓練
c.使如逖者統之以復中原:派像我祖逖這樣的人出使中原,以恢復中原的統一。
d.起冶鑄兵:起爐煉鐵,招募兵馬。
14.文段中包含了不少的成語,至少找出兩個,并解釋它們的意思。
15.文段的主要內容是“祖逖北伐”,但開篇卻寫的是“少有大志”,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16.“及渡江”,司馬睿讓祖逖做軍諮祭酒,這是軍事顧問一類的官,但祖逖卻“糾合驍健”,向司馬睿直言要收復中原。面對祖逖義正詞嚴的請求,司馬睿是怎么做的?他的這種做法和他的哪種心態是吻合的(原文)?面對司馬睿的這種做法,祖逖采取了什么行動?從中,你認為祖逖是個什么樣的人?
課外拓展閱讀
閱讀下列兩段文字,完成17—23題。
(一)司馬光好學
《三朝名臣言行錄》
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1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患記問不若人
(2)迨能倍誦乃止
(3)詠其文
18.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用力多者收功遠。
b.其所精通乃終身不忘。
c.書不可不成誦。
d.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19.文中“獨下帷絕編”意思是只有司馬光獨自苦讀。我們學過一個類似的成語也是形容讀書勤奮,這個成語是 ( )
(二)誡子書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 靜以修身
② 儉以養德
③ 非澹泊無以明志
④ 非寧靜無以致遠
21.本文作者就哪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從這幾個方面又是怎樣展開論述的?
22.作者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23.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請寫出這兩句話。
語言基礎知識
1.略
2.d
解析:“冶”應讀作“yě”。
3.c
解析:“兵”這里是兵器的意思。
4.⑴糾合驍健――聚集驍勇強健的人。
⑵望風響應――聽到消息就起來響應。
⑶自相魚肉――自相殘害。
⑷起冶鑄兵――修筑起冶鐵爐鑄造兵器。
5.中夜聞雞鳴 蹴琨覺 曰 此非惡聲也 因起舞 擊楫而誓曰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 有如大江
語言表達訓練
6.統治者的支持力度不大。做艱苦的努力,精心準備。遇到困難挫折時,應冷靜 地審時度勢,尋找有利條件,堅韌不拔。
7.祖逖念念不忘“遺民既遭殘賊”,大膽進言,力主北伐。即使不被重用,他仍矢志不渝,并身體力行。“將其部曲百余家渡江”,傾家資招募兵馬,為北伐做準備。
8.秋色人似畫中游
9.讀書,使人胸襟開闊,豁達曉暢;讀書,使人目光遠大,志存高遠
10.舉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滿招損,謙受益。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