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第六單元復習教學案(蘇教版七年級下)
【重點難點提示】
重點、難點提示
1.欣賞、背誦名家詩詞,陶冶自己的精神情操。
2.品味、積累名篇名句,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3.初步領會詩歌托物言志的特點和比興手法的運用。
考點指要
1.感受詩詞中的形象,體會作者的情感。
2.品味詩詞凝煉、生動、含蓄的語言,從中受到感染。
3.學習在寫人、記事中抒情,寫出真情實感。
【典型熱點考題】
例1 誦讀《沁園春 雪》,完成后邊四題練習
1.理解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大河:____________(2)折腰:____________(3)風騷:____________
2.“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兩句詞,從空間上講,“長城內外”是從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大河上下”是自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
3.詞的上闋描寫了壯麗的雪景,既有靜景,又有動景。其中靜景有____________,動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只識彎弓射大雕”三句詞是對歷代帝王功過的評述,你認為毛澤東對哪個英雄人物的批評更嚴厲一些?他批評古代帝王的不足,目的是什么?
解:這是關于《沁園春 雪》一詞的綜合性閱讀理解題,包括詞語的理解和詞的結構分析,以及對詞的寫作目的等方面的綜合考察。解答理解性閱讀題,一定要明確“原文說了什么”。為此要把握好原文,即能準確表述原文的寫作意圖、思想傾向、感情基調、思路結構、語句含義等。因此,這類閱讀測試的答案,必須忠實于原文,還原于作者,立足主旨不離其宗,放眼全篇照應前后,梳理脈絡,舉綱張目,綜合概括,整體把握。
第1題詞語理解,要注意它在文中的特定含義,而不能離開語境作泛泛的解釋。
(1)大河,指黃河,詞人寫作本詞的時候,正率部隊駐扎在一個距黃河不到半天路程的小山村。黃河是孕育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
(2)折腰,不是一般的鞠躬行禮,文中有稱頌、贊美的意思,它形象地寫出了每一個英雄人物奮斗的動機和奮斗的姿態(tài)。
(3)風騷,原為《詩經》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也可指《詩經》和《楚辭》。詞中用文學才華概括廣義的文化。
第2題是結合地理知識,從空間上認識長城和大河的位置。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與汗水的結晶,它始建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保護中原地區(qū),防止外族入侵的軍事設施,以南為內,以北為外。
大河即黃河,發(fā)源于我國青海省境內,自西向東,廣袤千里,一直流入大海,故上為西,下為東。
第3題區(qū)分寫景的類型。上闋描寫北方壯麗的雪景圖,表現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和贊美,既有動景,又有靜景。
前三句是概括描寫北國的壯麗雪景。“千里冰封”寫遼闊的大地被堅冰封凍;“萬里雪飄”寫萬里長空雪花飛舞。“冰封”是靜態(tài),“雪飄”是動態(tài),一靜一動,靜穆而又生動。
中間七句由“望”字領起,具體描寫北國風光。
其中靜景有“長城”、“大河”。“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從視覺角度形象賦予冰封雪飄的風光以更為豐富的直覺,氣象奇?zhèn)ザ蹨啠弧按蠛由舷拢D失滔滔”,寫出了變化之快、寒威之烈。這些靜態(tài)的描寫,使北國壯麗的雪景更加形象、具體,顯示了詞人博大寬闊的胸懷,雄偉曠達的氣魄,熱愛華夏大地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