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第六單元復習教學案(蘇教版七年級下)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1.聯系上下文,理解加粗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把詞語放在句子中理解)
(1)可憐身上衣正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憂炭賤愿天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翩翩兩騎來是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系向牛頭充炭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按要求找出詩句。(判斷要準確,理解是關鍵)
描寫賣炭翁外貌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寫賣炭翁矛盾心理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詩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如第一部分用大量筆墨描寫賣炭翁勞動之艱辛、生活之艱苦、謀求溫飽希望之熱切;第二部分寫賣炭翁勞動成果被掠奪、謀生希望被毀滅,前后形成強烈對比,揭露了當時尖銳的階級矛盾和宮市制度的罪惡,鮮明地表達了詩人同情人民的思想傾向。詩中還有多處運用了對比手法,試舉出兩例,并作分析。(充分認識對比的目的)
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古詩文中,有些詩句 a.以寫景為主;b.以抒情為主;c.情景交融。閱讀下面詩句,細細品味,判斷它屬于哪一種?(只寫字母)(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出判斷)
(1)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3)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
(4)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5)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
2.對本詩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準確把握全詩,仔細理解詩句內涵)
a.詩歌緊扣題意,以詠雪為經,以送友為緯,編織成一幅景色綺麗、友情濃郁的雪中送別圖。
b.“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句,以北風喻春風,以雪花狀梨花,以對春的主體感受寫冬的客觀實景,寫出了冬中之春,不但使邊塞風光披上一層綺麗的色彩,而且使送別環境充滿了盎然的春意,因而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
c.“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一句,以新穎巧妙的構思和夸張的手法,寫出了邊塞風光之奇,給讀者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d.“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一句,詩人巧妙地以一路風雪寫一路送別,使送別增添了許多斑斕色彩與悠悠不盡之情,最后以一路馬蹄印作結,詩情格外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