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欣賞:周總理,你在哪里2
教學要點:1、理解本文巧妙的構思。
2、體會詩中擬人、反復的修辭方法對表達詩人感情所起的作用。
3、理解詩中破折號和省略號的用法及其作用。
4、了解周總理為革命為人民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領會廣大人民對周總理深切的懷念與崇敬、愛戴之情。
教學設想:
1、以讀代講,在讀中理解詩意。
2、詳細講解時代背景,可以讓學生回家向父母祖父母了解當時的一些情況,以利于學習本詩。
3、指導在課堂上背下全詩。
4、讓學生欣賞一些其它懷念周總理的作品,如《大地之子》、李瑛的詩等。
5、進一步體會詩歌的特點。
第一課時
新授課
教學目的及要求:
1、了解時代背景,了解周總理為革命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領會廣大人民對周總理深切的懷念和崇敬、愛戴之情。
2、理清結構線索。
3、朗讀全詩。
教學重點:1、2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
有這樣一個人,全中國人民都覺得他是自己的親人和朋友;他博學多才,對科教文衛、工農兵商各個領域都給予過具體而及時的指導;他精力過人,在全國各地黨委、政府被奪權,公檢法被砸爛,軍隊被嚴重沖擊的情況下,他力撐危局,事無巨細,都親自處理;他廉潔一生,無兒無女無遺產,聯合國破例為他的逝世降半旗致哀。
二、簡介人物及時代背景:
1、周總理:
因為時代的原因,學生對周總理的事跡了解的很少,讓學生做好預習很重要。課堂上簡單介紹一些事件:
(1)周總理生前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為世界和平事業所做的豐功偉績。
A南開上學時提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B長征中的一些故事
C國共兩黨談判
D萬隆會議
E莫斯科會議等
(2)偉大的人品和簡樸的生活
2、寫作背景:
1976年1月8日,我們敬愛的周總理與世長辭了。他的逝世引起了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無限悲痛。——十里長街送總理——1976年4月5日“天安門事件”——1977年1月,在總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全國各族人民開展了各種悼念活動,盡情傾訴對總理無限的哀思與深情的懷念。《周總理,你在哪里》這首感人肺腑的優秀抒情詩就是在這個時候創作出來的。由于它以藝術的形式表達了人民對周總理的深厚感情,抒發了人民的心聲,因而很快就傳誦開來。
3、柯巖:當代女作家
三、學生介紹一些資料(自己準備材料)
四、有感情的朗讀,并理清結構
第二課時
體會賞析課
教學目的及要求:
1、朗讀中進一步體會詩的內涵、意境。
2、理清本詩的感情和結構線索。
3、在朗讀中體會詩中擬人、反復的修辭方法對表達詩人感情所起的作用。
教學過程 :
一、范讀
二、理清詩歌感情和結構線索:
你在哪里——他剛離去——找遍整個世界——就在這里——在人民心里
(感情的開端)(感情的發展)(感情的回蕩)(感情的迸發)(感情的升華)
三、學生自讀體會
四、指導朗讀體會感情線所及朗讀基調
五、總結結構及主題:
板書:
懷念、尋找——你在哪里
高山 呼應、
總 大地 擬人、
理 處處不在 森林 反復等
永 處處在 大海 多種
生 整個世界 (廣) 修辭方
天安門廣場 法的綜
在這里,在這里——活在人民心里(深) 合運用
對革命赤膽忠心 為人民鞠躬盡瘁
主題——為人民鞠躬盡瘁,為革命日夜操勞,人民對總理無限崇敬,對總理深切懷念。
六、 自讀體會
第三課時
總結課
教學目的及要求:
1、理解詩意,體會寫作特點。
2、進一步了解周總理的高尚品德。
3、指導背誦全詩。
教學過程 :
一、朗讀
二、了解寫作特點:
1、構思巧妙(以“呼喚”為線索,展開一幅幅動人的畫面)
2、成功的運用了擬人和反復的修辭方法(結合思考練習二)
三、分析練習(參考P13——14)
四、指導學生背誦
要求:按結構提示記憶
五、開展朗讀比賽,培養學生有感情地說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