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單元練習5“誦讀與欣賞”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詩文,熟讀成誦。
2.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理解詩文的意思,想象詩文描繪的優美意境,欣賞、體味詩文中表達精妙的語言。
二、教學時間
20分鐘
三、教學過程
1.結合"語文與生活"的學習導入誦讀內容
剛才大家辨識了各種不同的風,說到"金風送爽涼風習習"等詞語,大家一定想到了--秋天。是的,陣陣涼風中,我們聽到了秋天的腳步,看到了秋天的身影。秋,在每個人眼中是不同的,在每個作,家的筆下也是各異的。今天,我們一起來誦讀、欣賞沙白的詩《秋》。從短短二十個字中,去欣賞沙白眼中獨特而美麗的秋。
2.學生自由朗讀詩文,要求讀準確、流利。
(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巡視,并要求同桌相互誦讀,檢查初讀情況。)
3.指名朗讀詩文,根據學生朗讀情況相機正音,指導詩歌朗讀中的停頓。
4.再次自由誦讀,邊讀邊想象欣賞詩文描繪的意境,并思考:詩人筆下的秋給你什么印象?詩人是抓住什么來感受、抒寫秋天的?
組織、引導學生抓住詩文的語言體會到詩人筆下的秋是美麗的:湖是湛藍清澈的,平靜的湖面在微風里泛著細細的漣漪,而一片鮮紅、纖巧的紅葉正由枝頭落下,飄飄悠悠的,在空中曼舞,靜靜悄悄地落在湖面,隨波輕輕飄蕩,如同一只輕巧的小舟。而詩人就是抓住秋湖、紅葉來描繪秋天的美麗的。
指導學生感情誦讀詩文,想象詩文描繪的美麗情景。
5.聯系生活,展開想象,欣賞詩句的精妙。
(1)全詩其實只有一句話,請大家再次自由誦讀詩文,細細欣賞詩文,你覺得全詩最耐人尋味的詩句是哪句?為什么?
組織學生自己誦讀詩文,并與同桌交流自己誦讀欣賞后的感受。在此基礎上,組織集體交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引導學生誦讀欣賞:
"如一葉扁舟"這個比喻十分恰當,形象寫出了紅葉落在湖面那種輕巧美麗的樣子;
"上面坐著一個秋天"這句詩的表達十分奇妙,似乎秋天是個可愛的孩子,正坐在紅葉上,更奇妙的是一個"坐"字,讓人感受到一片紅葉可以引起人想象,想到整個秋天的景象,秋天的美麗,與"一葉落知天下秋"這句詩相呼應,有異曲同工之妙,"一片紅葉"似乎包容了一個秋天。
再次感情誦讀詩文。(先指名讀,適當評議是否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再集體朗讀。)
(2)結合生活所見,想象由一片紅葉你想象、欣賞到了一個怎樣的秋天?
引導學生結合生活所見,展開豐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美麗的秋天:
秋天高遠的天空。秋天盛開的菊花,秋天滿山的紅葉,秋天金黃的銀杏葉,秋天豐收的果園,成熟的莊稼……
在學生的交流中,喚起生活體驗,豐富學生對秋天的認識。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小結:
一片紅葉,引發詩人豐富的想象,讓他看到了一個美麗的秋天,紅葉是一葉扁舟,把他載到了秋天的原野、公園、樹林……紅葉是一葉扁舟,把整個秋天都裝在船內,讓人盡情欣賞。奇妙的想象,奇妙的詩句,真可謂"神來之筆"。
在學生有了更深的體會后,教師引導學生再次感情朗讀詩文。通過師生反復誦讀欣賞,提升誦讀水平與對詩文的感悟,并熟讀成誦。
6.拓展實踐。
(1)課外誦讀欣賞別的詩人寫關于秋的詩。
(2)留意你眼里的秋,仿照詩文或用自己的話抒寫你眼里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