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政治在公共生活中
第一單元 在公共生活中
第一部分 單元分析
海塘中學 黃旭初
一、教學目標
知識:知道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巧,人在人格和法地位上是平等的。懂得和諧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寬容和幫助。了解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能力:能夠從容地步入公共生活,有社會生活中和諧與人相處。
覺悟:認識到文明禮貌的重要性,自覺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能夠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各個民族、國家的人們及其風俗習慣。
二、內容及結構分析
本單元是七年級的一個單元,在整個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隨著學生年齡、閱歷的增加,他們的視野逐漸開闊,生活空間也日益廣闊。開始由家庭、學校進入社會,由原來的單純地與老師、父母、同學、親人的交往逐步擴大為與各種各樣的人交往,因此,本單元圍繞公共生活展開,通過引領學生走進公共生活去感受公共生活,使學生明確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是生活在公共生活之中。每個人必須融入公共生活,與人平等交往,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是講究禮儀和禮貌,遵守公共生活中的規則。
本單元包括三節,第一節“走進公共生活”;第二節:“平等交往”;第三節:“公共生活中的禮儀的禮貌”。
第一節“走進公共生活”,第一節可以說是學生步入社會生活的大門,以啟發學生“感受公共生活,融入公共生活”為目的。首先,引導學生感受公共生活,幫助學生認識到既包括我們熟知的人和事,還包括我們周圍陌生的、但又發生聯系的人和事,以及整個“地球村”;其次,引領學生擺正自我與他人的關系,克服自卑、自傲心理,健康地融入公共生活之中。
第二節“平等交往”,該節的主旨在于使學生明確“要融入公共生活必須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規則,使人與人之間平等交往,和諧相處。具體的表現就是平等待人、謙遜寬容、自覺遵守和維護公共秩序,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此外還要懂得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與習俗,以平等的態度與其他民族和國家的人民交往。
第三節“公共生活中的禮儀和禮貌”,這一節是前兩節的拓展。首先引導學生領悟公共生活中的禮儀和禮貌的重要性,即禮貌增進人際和諧、禮儀美化生活,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文明交往的技巧,使學生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三、課時安排及課程標準
單元 主題 課時 內容 課程內容標準要求
在公共生活中 走進公共生活 第一課時 感受公共生活 二、1.5知道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巧,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
二、2.4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體、智能等方面的差異而自傲或自卑。
二、2.5體會和諧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寬容和相互幫助,懂得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遵守公共規則和秩序體現著對他人的尊重。
二、2.6懂得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以平等 態度與其他民族和國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與習俗。
融入公共生活
平等交往 第二課時 平等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