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政治在公共生活中
謙遜寬容
遵守規則,
和諧共處
公共生活中的禮儀和禮貌 第三課時 禮貌增進
人際和諧
禮儀美化生活
第四課時 文明交往的技巧
單元活動設計 第五課時 調查活動
第二部分 具體授課內容分析
第一課時 走進公共生活
一、教材分析
重點:公共生活的范圍
難點:如何融入公共生活
二、學生分析
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其實已經或多或少地走進了公共生活,比如他們的小學學校生活、社區生活、鄰里關系、同學關系等。只是他們還沒有覺察而已,或者說根本就不知道這就是公共生活。所以,講清第一節內容并不是很難,只要教師把蓋在學生面上的面紗揭開就行,然后,教師再拔高一下,公共生活不僅僅局限于學校、社區等,我們的公共生活還包括整個地球上的人類交往與生活。
三、簡要教學設計
(一)課題導課
師問:“走進公共生活”,那么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公共生活?
學生暢談對公共生活的理解。
(二)學生活動:請回憶你昨天一天當中接觸的人和事。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對公共生活的正確結論:社會生活包括周圍熟悉的人和事以及與自己發生聯系的陌生的人的交往。甚至擴展到整個地球。
(三)換位思考
教師利用課本提供的“我”向老師傅問好的材料,請學生反思自己又是怎樣對待陌生的教師及默默無聞地為我們作貢獻的老師(食堂的工人、清潔工、門衛等)
學生角色轉換:假設自己是食堂的工作人員、清潔工,希望學生怎樣對待自己,請學生談想法。
(四)教師在學生換位思考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我們該怎樣與他人交往呢?
學生暢所欲言。
(五)小品表演:“談談我自己”
由四名同學分別扮演甲、乙、丙、丁四個學生,說說自己。
甲:雙優生。學習、體育均優秀。
乙:學習好、體育差。
丙:學習體育均不好。
丁:學習不好、體育好。
(六)請學生判斷四位學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自卑、自傲等)
經教師啟發,學生得出結論:要融入公共生活。必須正確認識自己不自卑、不自傲、平等地與人交往。
第二課時 平等交往
一、教材分析
重點:融入公共生活必須遵守公共生活中的準則,人與人之間要平等交往、和諧相處。
難點:人與人是平等的:遵守公共規則必須尊重多樣的民族風情和文化傳統。
二、學生分析
第二節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節。學生走進公共生活并不難,但是怎樣與他人更好的交往是一個難題,我們發現學生在平時的公共生活中,經常出現一些交往上的問題,比如,沒有禮貌、自傲、自卑、猜疑、不守規則等等。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要引領學生明確公共生活中需要有一定的生活交往能力,沒有這種能力學生也能進行公共生活,但如果學生想在公共生活中生活的愉快、舒心,就要學會這種交往能力。
三、簡單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師問:我們如果要融入公共生活當中去,應該怎樣做?
生答:正確認識自己。
師問:能夠認識自己就可以在社會生活中一帆風順嗎?
學生談自己的觀點。
(二)多媒體展示三個材料(分別體現平等、寬容、是否遵守規則。如教材p6“劉少奇與時傳祥”、p7“參考書事件”、p8“黃金周后留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