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政治在公共生活中
請學生分析判斷:三個材料分別體現出在社會生活中,人應該具備哪些品質?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得出結論:平等待人、謙遜寬容、遵守規則。
(三)學生活動“說一說”。書p7
教師適當地對學生加以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無論家庭情況、社會地位、個人學歷等存在著怎樣的差別,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
(四)學生活動“想一想”完成p8‘如果沒有規則’的假想。
學生通過思考得出的結論使學生自悟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道理。
從而意識到:遵守規則,必須愛護公共環境。
(五)成語:“入鄉隨俗”
請學生分析其含義并思考“為什么要入鄉隨俗?”
得出結論:只有尊重不同地區國家的文化習俗,才能與其他民族國家友好往來。這是融入社會生活的重要方法。
(六)學生作業:調查總結我國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
第三課時 公共生活中的禮儀和禮貌
禮貌和禮儀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重點:公共生活中禮貌、禮儀的重要性。
難點:如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學生分析
通過第二節的學習,學生學會了平等的寬容地待人以及守規則地生活,其實已經展現了學生有禮貌的一面。所以這時候教師只要適當地點撥一下就行了。對于禮儀美化生活這些內容我認為禮儀更多地適用在一些專用的場合。所以我認為講清禮儀和禮貌的關系和區別對于學生來說很重要。
三、簡單教學設計
(一)故事導入“星期一早上的奇跡”
師問:奇跡是怎樣創造出來的?
學生回答:一句簡單的問候語。
教師請學生說出生活中簡單的問候語。
(二)學生活動“真情傳遞”
每位學生準備好一張小紙條,在紙條上寫出一句溫情的話送給班級里你最想給的人。請收到紙條的學生談感受。
由學生活動得出結論:禮貌能夠給人帶來快樂、溫暖,能夠增進人際和諧。
(三)師問:既然禮貌如此重要,那么怎樣才能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呢?
學生暢談個人觀點,教師對學生觀點進行歸納總結: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等
(四)學生活動:小組分析、討論p13“想一想”中的問題
使學生意識到: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還必須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哪怕是一個很小的壞習慣。
(五)情境假設:你正在逛街的時候,迎面走來一位學校里的老師,你會怎樣向老師表達禮貌?
生甲:向老師微微一笑。
生乙:向老師問好。
生丙:向老師鞠躬。
生丁:向老師大聲打招呼。
……
假設此時你是一位大酒店的接待員。大廳里迎面走進一位客人,上述任何一種方式可以隨便使用嗎?
學生回答。
教師轉承:禮貌可以通過許多方式表達,但在許多固定場合對人表達禮貌的時候必須講究一定的方式,這就是禮儀。比如,賓館、酒店的服務人員見到客人微笑,再彎腰說“您好”,而且彎腰還有一定的要求。
(六)學生活動“比一比”
學生分成若干組,小組成員先交流整理自己所知道的各種禮儀,然后小組之間進行比賽,看哪一組懂得的禮儀最多、最廣。
(七)師問:禮儀在生活中的有什么作用
學生暢談禮儀在生活中的作用并例舉生活中的實例加以說明。
由學生的回答得出結論:禮儀美化生活。
(八)學生分角色朗讀p15“爸爸的生日”感受禮儀禮貌的魅力。
第四課時 公共生活中的禮儀和禮貌
文明交往的技巧
一、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