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案-自我新認識
《自我新形象》教學設計
課 名
《我理想中的我》
課標內容
本框內容沒有具體課標點對應,但卻是《自我新期待》整課內容的核心和最終落腳點。因為引導學生全面、客觀、發展地認識自己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根據自身及社會實際需要,對自己產生新期待、確立新目標,并為這個目標進行不懈的努力。
教學理念
本課內容指向學生自身,屬于對自我的探索與澄清,這是青少年成長中最緊要的主題。這樣的主題教師沒有理由不放下架子,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思品課堂成為吐露學生心聲、滿足學生成長需要、澄清學生中存在的偏差繼而踏上陽光大道的多功能福地。本課內容是嘗試思品課走“活動——感悟——內化”模式的極佳題材。
教學目標
●通過確認每個生命的獨特性、全面認識偶像,幫助學生走出偶像崇拜的誤區,為正確認識自己掃除障礙。
●通過“他們是誰”這個環節,讓學生感受生命因精彩而美麗,喚起學生對自身美好理想的追求。
●通過學生客觀地認識自己,及他人對自己的期待,作出客觀的自我期待,并為這份期待努力。
●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真誠交流,使存在于生命中的事物變得平常化,為“內化”成為學生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提供媒介。
教學重點
面對新期待:“我是誰”
教學難點
我心中的理想形象:“我心中的偶像”
教學方法
活動、討論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準備
用于游戲“尋找我們的同伴”的六個面具;學生所用材料,人手一份。
教學過程 (見右表)
課外拓展:
材料1、新聞報道:《南京打工仔葛勇摘取首屆全國古琴大賽高獎》
教學環節 | 教學內容 | 設計意圖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熱身站 | 游戲:找找我們的同伴 | 通過游戲,讓同學體會每個生命的獨特性。堅信“我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 | 組織游戲, | 學生自愿參加,按游戲規則完成游戲活動,發表自己最真實的感受。 |
我心中的偶像
| 活動:說偶像 | 全面認識我心中的偶像,最后對偶像得出客觀評價。點出偶像多少承載著自己的夢想,但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迷失自己。 | 指導學生填寫相應內容,了解學生中的偶像。 | 學生真實寫下自己對偶像的認識,在交流中,感受各自的偶像。 |
“他們是誰? “她是誰?”
| 活動:辨認“他們是誰?” “她是誰?” | 這塊內容是“我心中的偶像”與“我是誰”之間的銜接。從中讓學生感受生命因精彩而美麗,對過于注重外表的學生提出忠告,并對所有學生寄予希望:你可以做得更好。 | 幫助學生確認他們是誰,并喚起學生進行思考。 | 在確認的過程中進行感悟、交流。 |
自我新期待 | 活動: “我是誰?” |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利用“生命樹”,完成相應的任務,幫助學生能直面自己,通過“同伴期待的我”、“教師期待的我”和“家長期待的我”,讓學生感受生命的存在還應考慮他人的需要,認識到基于多方考慮的自我期待才是真正需要的自我新形象。 | 指導學生先如實填寫,然后鼓勵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并大膽地表達自己。 | “生命樹”讓學生直面自己,“同伴期待的我”、“教師期待的我”和“家長期待的我”,讓學生感受社會眼中的自己,從而作出新的自我形象設計:“我想成為的我”。 |
總結: 成長分享 |
教師的心里話 | 教師通過與學生分享自身的成長軌跡,讓學生感受成長要付出努力。學生完成的內容有一份留給教師,以示對自己作出的設計必須鄭重對待。 | 敘述兩個生活片段,送出一首自己創作的小詩 | 傾聽、感悟。交留給老師的紙條。 |